不过说到结盟,我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薛延陀使者说完,神秘一笑。
禄东赞琢磨了一下,当即笑道:“你是说大赵王廷?”
“对,就是他们。虽然这大赵王廷实力不咋地,但其身份敏感,和他们结盟,对我们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个是他们早就思量过的。
李元景的确是他们可以拉拢的一个对象。
这货和李承乾不同,李承乾背靠大唐那是必然的,但李元景既然自立王廷了,那基本上就是脱离了大唐的体系。
和他结盟,好处多多啊。
禄东赞点了点头,这个道理他懂:“对了,关于大唐的最后通牒,你们打算怎么处理?”
“能怎么处理,先拖着呗。”说起这个,他也是颇为无奈。
不过拖字诀倒是他们早就打算好的既定方针。
“暂且拖着也行。”禄东赞说道,“大唐如今在对高句丽用兵,而大明王廷经历之前一战之后,估计也要休养一番,所以说,大唐也就是借着李承乾大胜之威,耍耍嘴皮子而已。”
他们还是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大明其实就是大唐西征的桥头堡。
不过这也正常,毕竟谁能想到堂堂大唐太子,居然有自立门户的想法。
这多多少少有点儿脑子被驴踢了的既视感。
明明可以摆烂,躺赢天下最强大的帝国,还用得着努力?
这就是思想不同。
李承乾觉得,只有自己实实在在握在手里的,才是自己的。
大唐,可以是他的,但也可能不是他的。
既然如此,在没有百分百确定下来之前,还不如经营好自己的大明。
说着,两人就一道去找高句丽的使者。
当他们商量着结盟共抗大唐的时候,段纶也没闲着,他可还记得自己此番出使的主要目的,当即就再次求见李承乾。
对于段纶,李承乾还是很客气的,得知其求见,便对众人说道:“先按照本王吩咐的去做,切记,莫要急切。
此番大战过后,我们最主要的还是以恢复民生为本。”
一众官员闻言,齐齐躬身施礼,等他们都走后,李承乾才传召段纶。
不多时,段纶走了进来,都不等段纶施礼,李承乾便三步并两步走了上去,托起了正准备施礼的段纶,笑道:“这里有没外人,姑父何必如此见外,这要传回去让姑母知道了,小侄还如何敢登门?”
段纶的妻子乃是高密公主,李二的姐姐。
前面就说过了,长安半个朝堂都是李家的姻亲,这话是真不夸张。
“礼不可废。”段纶笑道,但也没有再坚持。
李承乾愿意表现得亲近一些,他当然不会拒之门外。
“殿下这一年多,着实成长了不少啊。”
李承乾笑了笑,说道:“出去走走吧?”
他知道段纶来找自己干嘛,对此,他其实并不介意,或者说,他本身就有些期待。
没办法,时代就是如此。
如果大明没有那些世家的官员,他未来想回大唐登基,呵呵,洗洗睡吧。
不管是谁,该妥协的时候,都要妥协的。
这次段纶带来了这么多人,说白了,其实也是大唐那些世家对他的一种认可。
“那就陪殿下走走。”段纶笑道,他也不急。
李承乾肯定会欣然接受的,这一点儿,不单单他,满大唐的人都知道。
不是李承乾缺不缺人的问题,而是李承乾但凡还有问鼎九五的心,就必须这么做。
很快,两人在刘三等人的护持下,就出了城,来到了城外修建的那堵城墙之上:“当初,就是这堵城墙挡住了达延芒结波数万大军。”
李承乾轻轻地拍打着城墙,说道,“当时,本王每天都会站在这城头上看着城内,姑父可能不知道,那段时间,本王没有一天睡过一个安稳觉。
总担心某天一醒来,达延芒结波就站在了本王的床头。
哎,这些话,以前连个说的人都没有。
若非姑父来了,这话,本王也只能藏在心里。”
段纶点了点头,站在这城墙之上,看着当初大战留下来的痕迹,他可以想象到这里曾经发生过怎样惨烈的大战。
虽然李承乾已经命人将达延芒结波挖出来的壕沟给填平了,但战争的痕迹终归还是有的。
“确实不容易。”段纶说道。
可除了这几个字,他其实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或者说,他又能说什么。
良久,段纶见李承乾还是没有开口的意思,这才说道,“殿下这也算是苦尽甘来吧,如今彻底吞并了吐谷浑,未来的大明王廷,必将大放异彩。”
“但愿吧。”李承乾还是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对了,听姑父之前的意思,长安在工艺上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大唐的工艺从来就不存在什么突飞猛进。”说到这个,段纶笑道,“毕竟底蕴摆在那里?以前只是大家不重视罢了,现在重视起来,有点儿小小的进步,倒也正常。
就在不久之前,有工匠已经完善了灌钢之法,为此,陛下甚是高兴。”
这个李承乾也听说了,听说那个陶明宇因此还得封一伯爵。
这已经是难得的大手笔了。
“好事儿。”李承乾笑道,“古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大明的工部最近正在着手改良直辕犁,改良完之后,比之现有的直辕犁要更加轻便,省力,能大量的节约人力和牲畜。”
“改良直辕犁?”段纶闻之一愣,“有把握么?”
作为工部尚书,他当然知道如果真的改良了直辕犁,对于农桑有着多么远大的影响。
“把握自然是有的。”李承乾道,“如今已经有了初步成效,只待量产了,能在现有的直辕犁基础上,提升至少两倍的工作效率,我们暂且取名为曲辕犁。”
“曲辕犁?提升两倍的工作效率?”段纶真的震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