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看着这一幕,有些歉意地说:“赵天哥,真不好意思,让你一来就遇到这种事。村里实在太穷了,大家都过得紧巴巴的。”
赵天摆了摆手:“没关系,这也不是你的错。我们得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才行。”
之后的日子里,赵天开始深入了解小满村的情况。他发现村里的土地虽然贫瘠,但如果合理利用,还是有很大潜力的。他决定先从改善土地肥力入手,运用超级化肥配方,在村里找了一块试验田开始试验。
汪晓积极地协助赵天,两人一起在试验田里忙碌着。在这个过程中,赵天发现汪晓虽然年轻,但对农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经验,这让他很是欣慰。
而在红星轧钢厂,易中海按照刘海忠的建议给赵天写了封信,言辞中虽有请求帮忙之意,但更多的是不满和指责,他觉得赵天是故意为难他,才在离开前没有将车床的维修技术完全传授。
信寄到小满村后,赵天看了信的内容,心中不禁冷笑。他深知易中海等人的嘴脸,之前在厂里对他百般刁难,如今遇到问题才想起他来。不过,他也明白轧钢厂关系到很多工人的生计,如果车床一直坏着,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赵天思考片刻后,决定还是帮助轧钢厂。他回了一封信给易中海,详细地说明了车床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但也明确表示,这是他最后一次帮他们,希望他们以后能够尊重技术人才,不要再搞那些勾心斗角的事情。
易中海收到信后,按照赵天的方法,果然成功修复了车床。车间主任和厂领导都松了一口气,对易中海也夸赞了一番。但易中海心中却五味杂陈,他知道这次是赵天帮了大忙,而自己之前对赵天的所作所为实在不地道。
在小满村,赵天的试验田取得了初步成功。使用超级化肥后的农作物生长态势明显优于其他田地,这让村民们对赵天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开始主动向赵天请教农业技术,赵天也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大家。
为了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赵天又利用抽奖得到的农业知识,开始尝试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他在村里挑选了一些较为合适的种子,进行杂交和改良实验。
同时,赵天发现小满村的水利设施非常落后,这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灌溉。他带领村民们,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始修缮村里的水渠和水坝。汪晓再次成为他的得力助手,两人组织村民们分工合作,有的搬运石块,有的挖掘泥土,虽然过程艰辛,但大家都充满了希望。
在水利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赵天发现村里的劳动力不足,尤其是年轻劳动力。他想到了之前在县城遇到的一些小满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决定写信给他们,介绍村里的发展变化和未来的前景,希望他们能够回村建设家乡。
而在城里,秦淮茹在轧钢厂的工作也遇到了新的挑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轧钢厂需要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秦淮茹作为车间的管理人员,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她开始组织车间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尝试研发新的钢材产品。
何雨柱的饭馆生意虽然不错,但他也意识到不能仅仅满足于现状。他开始研究新的菜品,尝试将一些传统的家常菜进行创新,以吸引更多的顾客。他还注重饭馆的环境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希望能够打造一个具有特色的餐饮品牌。
在小满村,赵天收到了外出打工年轻人的回信。其中有一些年轻人被赵天的真诚和村里的发展前景所打动,决定回村。这些年轻人的归来,为小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带来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技术,与赵天一起,共同推动小满村的发展。
赵天利用随身空间,拿出一些先进的农业工具和设备,分给回村的年轻人。他们一起在农田里劳作,使用新的工具和技术,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小满村面临着新的问题——粮食的储存和销售。赵天又开始思考解决之道。他利用抽奖得到的建筑知识,带领村民们修建了简易的粮仓,用于储存粮食。同时,他通过县委书记王有才的关系,联系了一些粮食收购商,为小满村的粮食打开了销售渠道。
在这个过程中,赵天发现小满村的教育非常落后。村里的孩子们大多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这将严重影响村子的长远发展。他决定在村里开办一所简易的学校,自己担任教师,为孩子们传授知识。
汪晓和其他一些有文化的村民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来。他们从最基础的知识教起,教孩子们识字、算数、读书、写字。孩子们对知识充满了渴望,他们认真地听讲,努力地学习,这让赵天看到了小满村的未来希望。
然而,小满村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一场突如其来的旱灾袭击了村子,农田里的农作物面临着严重的缺水危机。赵天带领村民们积极应对,他利用抽奖得到的抗旱技术,组织村民们挖掘深井,寻找新的水源。同时,他还利用随身空间储存的一些水资源,暂时缓解了农作物的缺水问题。
在这场旱灾中,小满村的村民们团结一心,共同抗击旱灾。他们听从赵天的指挥,积极参与到抗旱工作中来。经过大家的努力,小满村终于度过了这场难关。
旱灾过后,赵天更加意识到小满村的发展不能仅仅依赖农业。他开始思考发展其他产业的可能性。他发现小满村周边的山上有一些野生的果树和药材,如果能够合理开发利用,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赵天看着眼前索要钱财的村民,心中虽有些无奈,但也明白村民的困苦。他从空间中拿出一些旧衣物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递给村民,说道:“我刚到村里,没有钱,但这些东西你看看是否能用得上。”村民接过东西,虽有些不满,但也不好再说什么,嘟囔着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