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满族印象

小河弯弯小河长 曹秀 3832 字 1个月前

每一次,当李玉和触碰到那本日记时,手指都会微微颤抖。他能感受到它的重量,仿佛里面承载着无尽的回忆和秘密。然而,内心的恐惧却让他犹豫不决,始终无法鼓起勇气打开它。

李玉和深知,这本日记可能会揭开他心底最深处的伤痛,唤起那些被时间深埋的情感。他害怕面对过去的自己,害怕重新体验曾经的痛苦和困惑。这种担忧像一堵无形的墙,阻挡着他接近真相的脚步。

但同时,李玉和也明白,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那些被压抑的情感需要得到释放,否则它们将会永远困扰着他的心灵。

他知道,只有勇敢地面对过去,才能真正迈向未来。

于是,李玉和陷入了一场内心的拉锯战。一边是对未知的恐惧,一边是对自我成长的渴望。他在两者之间徘徊不定,试图寻找一种平衡。或许,最终他会找到那份勇气,打开日记,接受并理解自己的过去。而这一过程,无疑将成为他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蜕变。战争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事,其中包含着一代人的辛酸,还有数不清人的盼望,如果挂一漏万是不是白写了?战争从来都不是某个人能够决定或者左右的事情,它所蕴含的不仅仅是一代人的辛酸血泪,更寄托着无数人的殷切期盼和美好憧憬。如果我们在描述这场战争时,只是浅尝辄止、挂一漏万,那么这样的作品是否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呢?毕竟,每一场战争都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社会因素,只有通过全面深入地描绘,才能让读者真正感受到其中的残酷与无奈,领悟到和平的珍贵与来之不易。因此,作为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小说作家,我们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去审视这段历史,用细腻的笔触去勾勒出每一个细节,力求将这场战争完整而真实地呈现给读者们。只有这样,我们才算是不辱使命,没有辜负那些曾经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人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玉和这人向来不愿意显示自己,更不想在众目睽睽下写出什么样文章,

李玉和只是想把满族兵的日记本贡献出来,让读者有一个了解。

李玉和深知这份日记的价值,他决定将其交给专业的历史学家进行研究。经过一番努力,他联系到了一位知名的历史学者,将日记本郑重地交到了他的手中。

这位历史学家对满族人的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当他翻开日记本时,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意识到这是一份极其珍贵的资料,可以为研究满族兵的历史提供重要线索。

随着研究的深入,历史学家逐渐揭开了满族兵的神秘面纱。他们的生活、训练以及战斗经历都一一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些信息不仅丰富了历史学界的知识库,也让更多人对那段过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如今,在朋友们催促下,李玉和重新从书柜里拿来日记本,鼓足勇气阅读。看着这本陈旧的日记本,不知为什么李玉和的心跳加快,仿佛要办一件什么重要的大事小心翼翼。此刻,窗外是热闹的大街,人们谈笑风生,欢欣鼓舞,唯独李玉和心有余悸,看着陈旧的日记本,满腹心事。满族兵的日记本勾起了李玉和一段悲伤的岁月,曾几何时,李玉和想抽空再仔细阅读,因为到阅读时水平又会提升,然而迫不及待想读,想了解情况。他是什么样的人,日记本记录了什么,李玉和控制不了奇怪的心,趁机打开阅读。

一本陈旧的日记本有什么故事,记载了哪些人,哪些事,是个人的经历,还是当兵打仗的故事?总而言之,当李玉和打开阅读时,一行秀丽的字体映入眼帘,充满感情的文章如雪花一样展现在眼前。李玉和仔细阅读,感受到满族兵的故事充满传奇,既是他对人生的总结,又是他历史故事,更是他对日记本的搜集与整理。他的文笔并不优美,只是他的经历充满传奇,或多或少这就是李玉和对这日记本的怀念,每每想来便迅速阅读。

李玉和读日记本,是满足满族兵的愿望,也是满足老大哥的愿望,假如途中没有干扰我会将原文照发。然而引起李玉和先睹为快的是兴趣,在没有干扰情况下,李玉和掏出日记本仔细阅读,希望自己的心与日记本是相通的。

这篇日记是这样开篇的: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与同志们,在你们即将看这本日记时,有什么样感受, 兴许是不安,是欢喜还是好奇,当你接下来读下去时,又会产生什么样感受,会不会是心灵体会?也许你们会谦虚谨慎地避开不谈,也许你们会骄傲地反驳,看一本日记有什么体会呀?人生不过如此,有的惊天动地,有的豪情满怀,一本小小的日记本有何重要性,连一部烂书都不是,岂能抒尽人间真情?是呀,你说得对,可惜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认识,不可能缺少固定的程序。数学家喜欢演算,化学家喜欢实验,文学家喜欢写作,每一个年轻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偶像,还有独树一帜的思考。另一方面,现在缺少书籍,读日记与读书没有区别,读我的日记就是读一部大书,这可是李玉和用心血写出来的,有意义和价值。小说里有人物有爱情,李玉和的日记里也有人物有爱情。

读一部什么样的书关键在于选取什么样书,最大的问题是不是有眼力,有锐利的双眼,有敏锐的思想,有充分的才能,有卓越的思索能力,更要有足够的判断。什么值得爱,什么值得恨,什么值得写,只有充满信心的人才能具有人生的世界观。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有着人具有的欲望,就是平时说的七情六欲。

一件事能在人心中掀起反响,受到思想感情教育,尤其是年轻人心中能产生理想,产生信仰,产生志气,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而这种思想感情来源于那里,来源于周围的环境,来源于每一个人的心里。现在时兴一种提法,说环境造成人才,气质决定事业,只要在适当环境下树立一块石碑,人生便会发生有意义的事。

一个人干什么有意义,不只是读书,在当时,年轻人只有一个希望,就是读书。一九七八年的春天,人的思想感情刚刚变化,还没有转到正确性轨道上来,有些思想还需要提高。有关满族兵的事,还有他写出的日记本,并不是李玉和最关心的,留给人欣赏的机会渐渐减少,接下来是由社会评说。当时的年轻人都在文化补习,似乎准备高考,而这时并没有通知高考,文化补习也是内部消息。李玉和每天拿来着日记本看来看去的,知道的是日记本,不知道的以为李玉和在读小说,因为当时外表包装是红宝书,实际内容是小说,欺骗世人。

其实这时期李玉和也在读小说,因为部队是六分之五业务训练,李玉和有机会读了很多书。比如《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着,当时全中国的年轻人都在读书,能找到几本像样的书实在不容易。部队不允许战士参加高考,所以李玉和没有机会参加高考,可是李玉和有机会读书,而且是读了很多书。李玉和在北京驻防,有什么样的新书马上到部队,李玉和有幸读着,学习着,同时也进步着。满族兵的这本日记本,李玉和读了很多,产生一些共鸣。留给李玉和的是欣赏,是社会的评说,对李玉和来说比读一部名着还有作用,里面的高谈阔论令人目不暇接,读时产生联想,奇异的构思令人爱憎分明,人就是要读这样的书,就是要说这样的话,而且说得淋漓尽致。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