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第九第十大世界奇迹

曙光城科研所,如今这里已然汇聚了,一万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其中华国科学家占比近 40%,各类先进技术,接连不断地从这里被研发而出。

“老板,维生系统最后的物质循环与再利用技术,我们彻底攻克了。

星舰的最后一块短板补齐了,如今我们能够着手建造星舰了!”

沈星辰,华国科学院院士,乃是曙光科研所成立之初首批加入的科研人员,也是级别最高的那批人员之一,同时,也是伏羲项目理论阶段的总负责人。

伏羲号最后的生命维生系统,终于在今日完成了最后的理论研究,耗时两年零一个月。

“辛苦了,沈老,我为你们感到骄傲!”王林亦是激动万分,距离在星辰大海中扬帆远航,又迈进了一大步!

“老板,那是否能够即刻启动伏羲的建造了?”沈星辰迫不及待地再度询问王林,仿佛只要王林点头应允,伏羲号就能瞬间建造好一样!

“还不行!”王林从激动中恢复了冷静。

“为什么?所有的理论研究,不是已经全部完成了吗?并且也历经了计算机的模拟,完全没有问题了呀!”沈星辰愤怒的问道,他想不明白!

“沈老,您似乎是忘了,所有的模拟都是在太空环境下,得出的结果。

咱们的伏羲号总重量高达 吨,蓝星那强大无比的重力宛如无形的枷锁,就算我们造出来也飞不出去。

而且星舰部件进行组装时,需要承受自身那惊人的重量,我们现在的材料强度达不到。

稍有差池,便可能在重力的压迫下发生结构变形,从而影响星舰的性能与安全。

那可是在浩渺的太空之中,万一出现些许故障,连逃生都没有办法。

还有地球的大气层,在大气层内,空气的流动、温度的变化以及空气中的杂质,都有可能对星舰建造过程中的精密操作和测试造成干扰。

您再想象一下,在进行高精度的部件对接和调试时,哪怕是一丝微风或者极其微小的温度波动,都可能对整个建造进程产生影响。

而且即便建造完毕,将其送上太空所需的能量以及复杂的工程设施,都将是一个天文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