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崇阳帝与监正看着莲花池畔的众人。
其实在烛炎仙人和封无忌进入大阳地界的时候,监正就已经有所察觉了。
突然出现两名玄都境仙人,任谁也不会将他们当成空气。
不过由于人是李常乐带来的,监正也并未太过担心。
“监正,李道长总不会赶我,你为何拦我?”
崇阳帝本来看到李常乐后想过去露个脸,但是被监正制止了。
监正悠悠说道:“陛下,他们同门在商议事情,我们外人自是不便打扰。”
“我知道陛下十分渴望能拉拢白玉观的修士,但有些时候太过着急只会适得其反。”
崇阳帝无奈叹息,继而问道:“李道长带来的那几人都是什么修为?”
监正呵呵笑了一声:“两名仙人,一名七境。”
“其中一个比我还强。”
崇阳帝深深吸了口气,徐徐叹出:“不曾想我大阳这小小的一座太安城,竟然能聚集如此之多的仙人。”
“那令人神往的修仙世界,究竟是怎样一种风景?”
“朕不明白,既然修士与凡俗如此格格不入,为何又要掺和在一起?”
“若是大阳与蛮国只有凡俗,朕自信蛮国绝对不是大阳的对手。”
“南昭也不会叛国。”
“白玉观和道妙山不愿意插手凡俗王朝的争斗,可朕想问问,坐拥无数修士,甚至连仙人都有的大阳与蛮国,真的算是凡俗王朝吗?”
“他们也在大阳境内,难道就真的忍心看无数百姓饱受战火煎熬?”
“如果他们能帮大阳抵御蛮国侵略,朕这个皇帝甘愿俯首叩拜,年年供奉,可他们连一丝机会都不给。”
“朕亲自登山,他们却连山门都不让进。”
“监正,你告诉朕,这到底是隐世还是高傲?”
监正摇头失笑:“在回答之前,先请陛下思考一个问题。”
“一国之君和田间农夫的眼界是否一样?”
崇阳帝立即说道:“自然不一样。”
监正微微颔首:“没错,田间农夫的眼中只有地里的粮食,他们考虑的是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而陛下眼中则是整个大阳,考虑的是无数黎民百姓的生计。”
“对于白玉观和道妙山而言,大阳只不过是陛下的那片田地罢了。”
“陛下想想,若是白玉观与道妙山在乎王朝兴衰的话,他们为何不自己建国?”
“建一座万世不朽的仙家王朝。”
“从此杜绝争斗祸乱,所有人都其乐融融,人族与妖族也共享同一方安平盛世?”
“呵呵,可惜他们在意的东西实在是太大了。”
“他们眼中看到的,是这世间所有的生灵,人妖鬼怪,草木虫鱼,皆在此列。”
“他们修的是道法,遵的是天道。”
“只要这世间万物的平衡还在那个规矩之内,他们就不会管。”
“如此眼界,又怎会拘泥于大阳和蛮国?”
崇阳帝沉声说道:“燕雀亦有鸿鹄之志。”
“田间农夫也未尝不忧国忧民。”
“白玉观和道妙山在乎世间所有生灵,朕也可以去呵护一草一木。”
“为什么朕能设身处地,他们却不肯屈尊?”
监正叹了口气:“陛下可以是田间农夫,但白玉观和道妙山却不能是陛下。”
“层次相差太多。”
“我可以用我的理解来向陛下解释一二。”
“在他们眼中,陛下和我,乃至一只蚂蚁,都只是生灵罢了,有实力强弱,却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就算他们自己,也只是生灵。”
“是处在这片天道规则之下的生灵。”
“当然,我所指的乃是整座白玉观和道妙山,而不是某个修士。”
“陛下就理解成我说的是白玉观观主和道妙山道首吧。”
崇阳帝沉默不语,确实是层次相差太多,无论是与白玉观道妙山,还是与监正这个仙人。
他终归不是修士,即便能懂监正的意思,也无法认同。
但有一点,这个理念太大了,白玉观和道妙山的修士并不能完全奉行。
否则红莲也不会成为大阳国师。
这也是崇阳帝极力想要拉拢李常乐等人的原因。
只要有一丝可能,崇阳帝都不会放弃。
莲花池畔,李常乐在听完骆丹红复述后,脸色渐渐阴沉了下来。
璇玑星君说道:“我能感觉得出来,那并非术法余波,他们真正的目的就是常宁。”
烛炎仙人突然轻疑一声:“玑璇长老怎成黄龙境了?”
众人思绪都被这么突如其来的一句给打断。
徐朵朵踩了烛炎仙人一脚,低声说道:“师叔,你会不会察言观色啊?”
烛炎仙人咳嗽一声:“抱歉,你们继续,不用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