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人生续集 为爱沉思 4102 字 3个月前

第十五章

巧玲走后大概一个来月,高加林寄出去的稿件终于有了回信,而且迎来了双丰收。他的两篇稿子都被采用了,先是省大型文学期刊《沿河》主编给他寄来了刊物样本并附上感谢信,甚至还有约稿函,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稿费也通过汇款单打到了他的账户上。间隔半个来月,江苏那边也有了回信。

在县城邮局拿到样书的那一刻,这个高大的男人,激动得像个孩子般哭了。梦想啊!曾经那么遥遥无期,而现在,他梦想成真了。也对得起这些日子的辛苦付出了。这个梦想太难了,承载的不止是他一个人,还有亚萍、巧玲寄托的希望。我们应该理解他此刻复杂的心情。

实际上,从稿件寄出的那一刻,这种内心的忐忑和煎熬,等待、渴望、想往、望穿秋水、望眼欲穿,真不是我们这些常人能够理解的。这是一种毫无希望的守候,有可能泥牛入海,从此再没了音讯。多少文艺青年不是在这样漫长的等待中磨灭了内心的斗志和锋利的棱角,而认清现实,放弃梦想。他是被赶鸭子上架,硬逼着自己去完成的这个心愿。他心中没底,他不知道寄出去后等待他的是什么?他会不会让寄予他希望的亚萍和巧玲失望?从稿件寄走的那天起,他就像被架在炭上烤的鸭子,没有过一刻的安宁。他背负的是她们的使命,他不容许自己失败。可是他又左右不了结果,一切都只能听天由命。

现在好了,他终于没有辜负她们的期望。那么,就让泪水来洗刷掉这一切的委屈吧!

高加林不顾路人异样的眼光,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

哭完之后,他并没有急着马上回家。他条件反射地买了些吃食,然后快速地来到东岗。在那棵槐树底下,他把这些食物摊开来,分门别类码成几小堆。把刚收到的文学杂志样书认认真真地斜靠在食品后面的槐树根上。这样看起来,就有点供奉的味道了。在做着事情的时候,他是那么虔诚和认真,我们都不好意思打扰到他。

做完这些,他双手合十,对着书本的方向拜了三拜,口中喃喃有词。听不出他在说些什么?但是还是被他的这一举动震撼到了。

仪式完毕,他才重新坐回草地上,拿起一块饼干,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起来。

有眼尖的朋友看出来了。不错,这是他来县城工作后,亚萍向他表达爱慕的地方。这颗老槐树,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他回忆着与亚萍的点点滴滴,心中甜蜜而又苦涩。他们的爱情很短暂,却足够回忆一生。

那时候,因为工作关系,他们能共同相处的时间实际很短。他不得不经常外出采访,尽心竭力地为未来的仕途做些铺垫。那时候,他的工作热情高涨,想到不久的将来就将和亚萍徜徉在南京的大街上,他忘我地工作和学习。美好的生活在前方向他招手,他生怕实力不足而被别人讥笑。他的时间恨不得一分为二,好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他没有想到,一切的美好,原来只是黄粱一梦。有缘无分的爱情,倒不如不来。从高处跌下的疼痛,他体验了一次,决不想再有第二次了。所以他也理解了巧珍,她为啥要那么急着嫁给马栓。

“巧珍,亲爱的人——”,他内心呼唤着。他突然意识到,啥叫幸福?幸福就是简简单单、快快乐乐。他为啥要有那些追求?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他如果思想简单一点,不要看不起农村,与巧珍一起双飞双宿,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就没有今天的烦恼了吗?回不去的爱情,回不去的青春,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

高加林真的感觉疲累了。他仿佛一瞬间成熟并老去了。接下来的路,他不知道该怎么走下去?父母亲为他的婚事操劳,并担心着。二十五了,在农村,属于大龄青年了。他的同龄人,娃都能打酱油了。可就这么随便找个人结婚,他又不甘心。先不说对方有没有文化。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他是害怕的。他学不会迁就别人,巧珍惯过他一回,他心里装不下别人了。可是父母那么大的年纪,看着他们一天天苍老的容颜,他也心疼不已。

至于巧玲,他一直把她当妹妹看。她还年轻,她有着大好的前途,她光芒无限。他不能跟她恋爱,自私地把她拴在身边,这是极端的不负责任。从年龄差距上来说,他也接受不了她。他始终觉得她还是个孩子。他有他的恋爱观,他总觉得跟她们这个年龄层的人沟通,始终有着代沟,思想不在一个层面上。

他的恋爱对象,应该在巧珍和亚萍这个群落里。可是她们,都离他而去了。很难再找到跟她们年龄相仿的人了。简单点说,如果心气不高的人,早嫁人了,也不可能等到这个年龄。巧珍,心里一直装着他高加林,才会一直等下去。

亚萍和克南恋爱着,是他的介入,才使得她转移了目标。

现在,这两个专门为他而生的人,都离他而去了。再没有人肯为他守候了。

他获得了成功,其实他最想分享的人,主要还是巧珍和亚萍。其次才是巧玲。可是现在,他谁都分享不了。

巧珍虽然不懂,但是她支持他,她会用她漂亮的大眼睛崇拜地鼓励他,还会为了这样的庆贺,用她好听的嗓音给他唱骚情的信天游。她的表达或许单一,但是他很受用。

他和亚萍,天各一方,一个在南,一个在北。托鸿雁传情,也没法一朝一夕做到。他只恨自己没法“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他同时又想到苏轼的《江神子恨别》,禁不住吟咏起来: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摧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高加林此时的心情是残破不堪的。他最想分享的两个人,此时都不在他身边,他成功了,又有什么意义?

巧玲走了,分到了什么部队,他一无所知;亚萍,远在千里之外。他突然间感觉自己,就是孤家寡人一个,奋斗给谁看?他异常失落,偌大的县城,尽然没有一个可谈心的人。他突然认清自己,做人,尽然是那么失败。他不明白自己,到底在追求啥?为什么与身边活蹦乱跳,鲜活的人群,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他反而颓废了。庆贺什么?有什么值得好高兴的?他后悔没有带上一瓶酒来,醉死在这里,或许是最好的一种解脱。

我们不知道该怎样安慰这位已经小有成就的年轻人。他义无反顾地把巧玲送走,让我们足见他心中的坦荡与豁达。是不是他从未包藏过任何一点私心?实际上,从他给叔父写举荐信的那个时候起,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巧玲一起进入兵营,实现弘扬陕北民歌的伟大梦想。

他知道自己超龄了,所以才会向叔父请求帮助。他没有想到,叔父也没能帮到他。

对于是否能当上兵,他倒没有那么在意。主要是为了陕北民歌、为了巧玲。巧玲就是陕北民歌的活招牌,凭她的理解,她的经验,她能把陕北民歌唱到中央音乐大厅。当然,她无论唱什么歌在未来的乐坛上应该都有一席之地。可是,他只希望她唱信天游民谣,其它的歌自会有人传承。这才是他迫切想当兵的真正原因,没有巧玲,对当兵而言,他无所谓。

送走巧玲,他还是心疼了。他如果自私一点,巧玲原本是可以成为他婆姨的。

他从来没有把巧玲当成恋人,他只是把她当做妹妹。为她做点事,算是对巧珍亏欠的一份弥补,一份赎罪。他之所以能挽回现在的一切,全是巧珍在暗中帮助。他不敢对她的家人怀有企图。更别说跟巧玲好上,他过不了自己心里这一关。

他自己亲手把巧玲送走了,他才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疼,他后悔了。“二能人”都明显接受了他,他到底在顾虑些什么?

巧玲虽然表面上有些幼稚,可一旦没有她在身边唠叨,他才知道,自己生命里究竟缺失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