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老师!”夏淳一溜烟进了办公室,将正要离开的唐史教授杨彬给堵到了。
“哦,是夏淳啊。”杨彬略微有点诧异,这个学生一向很少来找老师,难道是碰到难处了?“走,一起去食堂吧。”
“好的,老师。”夏淳忙不迭点头。
走出了教学楼,夏淳开口道:“老师,世宗孝威皇帝李恪,为什么争议性那么大?”
“怎么,是不是看了《守之随笔》后,感觉看不懂这个皇帝了?”杨彬愣了一下,然后微笑道。
“是啊,历史上的皇帝都没有字留下来,可唐世宗却一点都不在乎。除此之外,许多《唐书》上隐晦的一些事实,《守之随笔》里面都堂而皇之的写出来不说,还都明言是自己之命……”夏淳卡壳了。
“你以为就你是这个样子,凡是研究唐史的,唐世宗孝威皇帝李恪就是一个迈不过去的坎。仁君、明君、暴君,史学界为此都不知道吵了多少年了!”杨彬的神情逐渐严肃起来道。
“啊?!”夏淳张大了嘴巴。
半晌后,夏淳吞吞唾沫道:“老师,史学界给唐世宗孝威皇帝的定义是什么?”
“政治家、文学家、经济学家、农学家和战略家,这是主要的五个评价。”杨彬想了一下后认真答道。
“经济学家、农学家?”夏淳瞪大了眼睛,有点不可置信道。
“是啊,农学家。”杨彬点头,“现在的农业科技大学,前身就是大唐的司农寺。唐世宗在位的时候,司农寺里不会农事的人全都给移出去了。而且,第一年的拨款就不下于五百万,后面随着国库收入的增长也是逐步增长的。可以说,在对于农业的重视上,别的皇帝和唐世宗李恪压根不是一个级别。
别的皇帝都是劝课农桑、鼓励垦荒什么的,唐世宗李恪除了这两条,还鼓励开发新农具、研究良种,甚至还自己亲身去研究良种。
到现在,国家还有个常规稻种:吴王稻。这个稻种,就是当年引进占城稻后,还是吴王的唐世宗,亲自进行改良并大力推广的。除此之外,水稻的育种、播种、育秧、插秧等种植环节,都被唐世宗改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