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牛顿的光辉:科学革命的灯塔

1703年,60岁的牛顿被推选为皇家学会会长,这一职位他担任了24年,是历任会长中任期最长的之一,仅次于约瑟夫·班克斯。牛顿利用这一身份积极进行科学组织活动,推动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他在近代科学史上的地位无可动摇,被誉为科学革命的灯塔。

1704年,牛顿的《光学》一书问世,副标题为“关于光的反射、折射、弯曲和颜色的论述”。这本书总结了牛顿在光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是牛顿对前人一切原理和定律的 综 合 。同年,他还出版了《三次曲线枚举》《利用无穷级数求曲线的面积和长度》《流数法》等数学着作,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数学领域的地位。

1705年,安妮女王封牛顿为爵士,表彰他在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成为爵士后,牛顿在伦敦威斯敏斯特附近的杰尔明设有自己的公馆,还在乡下买了一所庄园。这一荣誉不仅是对牛顿个人成就的认可,也是对科学家地位的提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1711年,牛顿发表了《使用级数、流数等等的分析》,进一步完善了他的数学理论。

四、与世长辞

1727年3月,艾萨克·牛顿在出席了皇家学会的例会后突然发病。此时的牛顿已经84岁高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长期的科研工作和精神压力使他的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据传,牛顿患有肾结石症,这可能是导致他此次发病的原因之一。病情迅速恶化,牛顿被紧急送往位于伦敦附近肯吉敦的家中。

在生命的最后几天,牛顿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对人生和科学的反思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据说,他的临终遗言是:“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滨上玩耍的孩子,时而拾到几块莹洁的石子,时而拾到几片美丽的贝壳并为之欢欣。那浩瀚的真理的海洋仍展现在面前。” 这句话不仅展现了牛顿谦逊的态度,也表达了他对科学无尽追求的深刻认识。在他看来,尽管自己取得了诸多成就,但相对于浩瀚的真理之海,这些成就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1727年3月31日(格里高利历),牛顿在拂晓前逝世,享年84岁(未满85岁)。他的离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切哀悼。作为英国科学界的泰斗,牛顿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他的科学遗产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牛顿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西敏寺),这座教堂是英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人物的安息之地。牛顿的墓地位于威斯敏斯特教堂正面大厅的中央,也就是中殿(nave)那里。墓地上方耸立着一尊牛顿的雕像,雕像中的牛顿倚坐在一堆书籍上,双手没有合十,显得从容而深邃。两侧各有一位天使,象征着他的智慧和贡献。雕像旁边还有一个巨大的地球造型,以此纪念他在科学上的伟大功绩。

牛顿的墓碑上镌刻着:“让人们欢呼这样一位多么伟大的人类荣耀曾经在世界上存在。” 这句话简洁而深刻地概括了牛顿的一生和他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