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平定土人纷争

南明崛起 阳江牡丹 2394 字 2个月前

李奇感觉像做梦一样,平时分散了在各地工作,不觉得几千人会有多大的规模,但一旦集合起来就显得很壮观了,黑压压的一大群人。排着队在山路中绕着,前面看不到后面,后面顾不到前面,在山路的各个制高点上,隐约有人影在挥动着小绿旗,这是表示安全,可以通过的信号。

李奇突然就感觉肩上的责任更加的重大,要养活这么多人,看来还要开荒,造田。只是山区能造田的地方实在有限,再找像绿水水库下游那样的冲积平原,可不容易,何况这山区里的小小冲积平原,跟大江大河形成的冲积平原是无法比较的。再说了,山区的田,与沿海田的产量,那可比不了。

走出山区,靠近沿海的地方,良田万顷天地广阔,大有可为。从宋元开始,海岸线就一直在往海里延伸,海水一直退,陆地不断增加,沧海桑田,也不知为什么,李奇也不知道有没有人去专门研究?还是自己的错觉?

李奇也没有去研究,只是从宋元以来的各码头的废弃情况推断,大部分废弃的码头现都在内陆,不可能码头是建在内陆吧?那显然以前那个地方就是海岸了。那退却的海滩就是良田了。

李奇从后世知道,良田都在沿海地区,大多是各河流的冲积平原。以现在人口的开发水平,应该还有很多吧?

只要做好灌溉,排水,那粮食比这山区的水田,产粮可是要翻倍的。

“报。”

正当李奇在胡思乱想的时候,一骑快报急速而来。

“报告参谋长,现已查明,打猎队在大岗顶位置,值班连已赶过去。”

“第一营已接近战区,敌人比预想的多,要有三四千人。”

“敌人没有阵法,没有固定的阵地,俚寨和僚寨在混战。”

李奇远远听到,没等张汉汇报,就赶了过去。

“山长,你看是不是按预定计划进行?”张汉问道。

“现在俚僚双方混战,刚好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时候。只要动作够快,像小刀切黄油一样,穿插,分割,逼迫他们投降。”李奇说道。

“我看还是把预备队调出来吧,山寨由后勤队把守也够了。”张汉说道。

张汉久经战阵,知道战场上什么情况都会发生,还是稳妥一点好,好不容易山寨才有点起色,可经不起折腾。再也不要回到过去那种饥寒交迫的生活了。

何况书院有后勤队把守,也是安全的,没有个二三千人的正规部队,是不可能攻下经营了这么久的各种工事的,何况在书院的预警系统之下,要隐藏这么多人偷偷的靠近山寨,那是不可能的。

“好吧,这样稳妥一点。”李奇也觉得张汉比自己对战场战斗经验要丰富的多了。再说了,集中优势兵力,形成局部优势,一击而溃,减少伤亡,利益最大化,这才是战争的最高艺术。

“通讯员,通知预备队的张大就,让他带他的人马马上赶来。告诉他,吃了别说吃肉,汤都喝完了。”张汉转身对着通讯员说道。

大岗顶,排长阮天豪望着下面的战场发现下面的俚族,僚族一阵大乱,各种喊杀声,劝降声不绝于耳,“投降不杀”“投降不杀”“放下武器,就地蹲下”。一支队伍快速的冲进战场。

三人一组,九人一队,有规律的在战场上冲击,切割,把俚僚各族人马分割,使之首尾不能相连,只能各自为战,在局部形成绝对的优势兵力,迫使敌人投降。

连长张伟正在骂骂嘞嘞,“第一排吃了什么药,跑那么快干嘛。捉这么多俘虏,老子还怎么打仗?”

张伟正是快速值班连的连长,他们连穿戴着全书院仅有的那么一百几十套盔甲,打先锋的第一排在副连长的带领下,只是猛冲猛打,一刻也没有停留,就像刀子一样冲进了敌阵,根本没有人能阻挡。

不是不能,而是不敢,敌人都被吓破了胆子。

土人天生对于穿戴着制式盔甲的军队有一种恐惧,只要是阵容整齐的军队,对他们就是一种威吓。

这是他们长期与朝廷打交道形成的条件反射。

只要是穿戴整齐盔甲的军队,那一定是朝廷的大军,那绝对不是他们能对抗的,就算现在朝廷势微,那也不是他们能轻视的。

再说了,那个人不怕死?一旦有盔甲护身,这个人确保自己不容易死,就会化身为不怕死的超人。现在李奇的人就是这样。

这也是每一次冲突,只要朝廷的军队介入,土人都会选择妥协的原因,反正朝廷也不会对他们怎么样,只要平息了动乱,大家安定下来,就你好我好大家好,朝廷是不会追究动乱原因的。当然,土人闹一闹,只要不太过分,官方也就当他们是小孩子闹脾气,闹一闹也就算了。这都是这么多年双方形成的默契。

癞痢头李四喜正是第一排的一个班长,当然,他现在不是癞痢头了,也没人再叫他癞痢头了,都叫光头李。

他带着他们班的9个人,冲在最前面,他一边用手中的大刀拔开一企图向他攻击的敌人的锄头,一边大喊,“放下武器,就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