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村里人(下)

柿红无人摘 经年素秋 2285 字 2个月前

那时候农村盖房子,基本上都是七大姑八大姨借个遍,先把房子盖起来再说,剩下的就是慢慢还了。

“我说你小子倒是在外边给自己划拉一个媳妇,长的又不差,还有本事能挣到钱,谈女朋友这方面咋就不开窍呢!”

舅舅取笑道。

“嘿嘿嘿,舅……你外甥一天钻在厨房里戳锅底,上哪划拉一个去,过年我多长点心眼,多瞄一眼,看看有那个没人要的姑娘给咱划拉回来一个!”

这货跟舅舅很亲,说话也没什么顾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我呸,还没人要的划拉一个,没人要你要她干嘛,酿醋吗?(当地特有的说法,因为这里出柿子,吃不完或者不好的柿子堆放在大缸里,用不了多久就会自然形成果醋,意思同废物利用差不多)。”

一家人在欢快的气氛中吃完饭,舅舅和庞爸去商量盖房子的事,强子则开车拉着弟弟以及两个表弟出去兜风了,这玩意在当时农村绝对是难得一坐的奢侈品。

一直到黄昏,老庞家一家人才从舅舅家返回。

当夜,强子又带着两条钟楼牌香烟和两瓶绿脖子西凤去了大伯和三叔家,他们老庞家在这里是独户,爷爷辈从兵马俑的庞家村迁移到这里的,平时庞爸就对哥哥和弟弟很照顾,兄弟三个相处非标融洽。

第二天就热闹了,强子几年不回来,现在既然回来了,几个发小自然需要联络一下了。

吃完早饭后,他开车拉着弟弟去了县城,买了些平时不常见的菜蔬大肉类,准备晚上做几个菜跟一群发小喝几杯。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让强子有些意外,也可以说是倍受打击。

他们一起玩耍的发小有七八个,他一一上门请了,除了一个不在家的(在外地打工),其他人都说晚上准时到,并且恭喜他复原后找到好工作,现在混的还不错。

不过到了晚上约好的时间后,就来了三个人,为此强子还让弟弟又去跑了一遍,结果大家不是说有事,就是没在家或者干脆说不舒服拒绝了。

庞爸看到这里就说道:“傻小子,想要在村里活人,必须得夹着尾巴(低调),因为翘尾巴的人从来不会迎来别人的尊重,那只会勾起村里人的仇富心理,你永远不知道那些对你微笑的人,背地里对你抱有多大的敌意,既然没来就算了,你们几个吃吧,就当是认识一下世道了。”

这事多年以后他回想的时候才整明白,永远不要在朋友面前晒你的优越感,那是对人性的暴击,见不得你好的,往往是那些最熟悉的人,他们可以允许陌生人一夜暴富而无动于衷,却见不得你比他们优越那么一点点,仿佛那是对他们的侮辱和打击。

请人喝酒的事情最后不了了之,那三个爽快赴约的发小,都成了强子最要好的朋友,最后也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过他的恩惠。

眨眼就到了年三十,当地农村人有个习俗,年前都要蒸包子、炸麻叶(加了花椒叶子的面皮,用油炸后又香又脆,有种特殊的焦香味),炸油饼,然后在正月间吃的都是包子油饼,因为在农村正月的讲究很多,比如不做针线活,做了瞎眼窝(瞎眼睛),正月不动土,动了穷不走……等等。

头天晚上强子就帮着母亲准备好包子的馅料,发面也提前弄好放在火炕上醒着,只等除夕这天早上开始蒸包子。

很快第一锅包子出笼,正好那晚三个爽快赴约的发小进门。

“呦,洪涛……志远和大鹏来了,你们仨这是在烟囱上趴着吗,包子刚出锅就进门了,赶紧的,甩开腮帮子吃,看看我的手艺怎么样?”

农村人蒸包子大多是蔬菜馅,豆腐茄子粉条之类,肉馅也只是加上那么一点点而已,强子回家直接买了一条猪后腿,蒸包子就剁去一半,包子馅几乎是纯肉。

三个发小一顿造,直接就干下去一笼屉,吃的是满嘴流油,还直呼过瘾。

“强子,你这手艺怕是开个包子铺都能把钱挣了!”

“就是,火车站那家包子还没你这个好吃,生意火的不得了,听说一天能卖几袋面粉呢!”

三个发小都说包子好吃,还撺掇强子自己开店卖包子,不过这些人都是外行,根本不知道,像这样的包子,根本就没有市场,因为强子做的成本太高,利润都给了食客,自己卖包子恐怕能被饿死。

“开包子店我还真没考虑过,等有了老婆以后再考虑吧,还能多个帮手,现在先混着,就是开包子店,也得本钱不是吗,你知道咱们都是农村人,谁家余粮(积蓄)都不多,拿什么开店?”

两个发小都点头,表示强子说的在理,然后又闲聊了一会就离开了,因为农村的年三十其实还是挺忙的,贴对联,扫屋子,帮忙烧火等等。

强子家蒸完包子已经是十二点了,庞妈又和了面,让强子拌了饺子馅,准备年夜饭吃饺子。

强子看了看放在风箱上的钟表(蒸包子掌握时间用的),手脚麻利的办好馅料,又切好了腊牛肉、肉皮冻等四个凉菜。

“妈,晚上我不在家吃了,要回厂子里一趟,老板说有几个客商没来得及赶回去,让我去帮着做一桌年夜饭。”

这货想着要去接送武娜娜,年三十让她一个人待着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但是年三十有没有正当的理由,于是就扯了个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