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李慕风的试探,宗门征召

清河仙族 梦中听雨声 3325 字 2个月前

就在宋青鸣独自站在阁楼之上沉思之时,已经在宴席中忙完了的宋青雨,又轻步回到这里,来到了宋青鸣身旁。

“七哥,赵道友他们都已经走了吗?”

宋青鸣微微点头后,又从身上取出了刚刚得到的那张三级下品灵符,交给了宋青雨。

“这是他们代表宗门赠予你的,你先拿着吧!”

看了一眼手中灵光奕奕的珍贵三级灵符,宋青雨脸上露出了惊讶之色,又笑着开口问道:“宗门为要送这么贵重的灵物给我,莫不是七哥你果真将我卖了,才换来的吧!”

“呵呵!你想到哪里去了,事关你的道途,我做什么决定之前,还不要先问问你的意见啊!”

宋青雨闻言,才放心将手中的灵符收了起来,嫣然一笑道:

“总之你没卖了我就行,话说宗门这次怎么如此大方了,竟然一来就送如此珍贵的三级灵符,我记得七哥你刚结丹的时候,也就收到了几瓶丹药和一些二级灵物而已。”

看到宋青雨如此高兴的模样,宋青鸣面色沉重的犹豫了片刻后,又开口说道:

“青雨,李师伯有意要收你为亲传弟子,你可以好好考虑一下,要是愿意的话,我也不会阻拦你拜入宗门的!”

听到宋青鸣口中突然说出的话,宋青雨微微愣了片刻后,面带一丝疑惑回道:

“七哥!我们不是已经说好了,我和你一样去宗门挂个客卿长老的名头就好了,怎么这会又突然问我这了个了!”

宋青鸣一脸平静道:“此事毕竟事关你的个人道途,我思来想去还是想听听你的想法。

李师伯几百年都没收过亲传弟子了,这对你而言也算是一份不错的机缘,刚刚我没有直接开口拒绝赵师姐他们,如果你真的也有这个想法,我会尊重你的决定!”

望着一脸认真的宋青鸣,宋青雨嘴角一扬露出一抹微笑之后,目光又看向了窗外的伏牛山。

“我知道七哥你是为了我好,不过如今我已经结丹,也已经不需要处处寻求别人的帮助扶持了,这等机缘对我来说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修道百年结成金丹,不就是图几分逍遥自在,何必要再去宗门看人脸色,留在伏牛山看看这里的美景,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见宋青雨目光中眼神无比坚定,宋青鸣露出了几分微笑道:“当年三哥选择为了道途拜入逍遥宗时,大长老和老族长他们虽然心有不舍,不过最终还是尊重了他的想法。

我也不想擅自替你做这个主,刚刚这才开口问问你意见的,你可千万别多想了。”

宋青雨微微点头道:“嗯!我倒是有些庆幸,当年拜入逍遥宗的机会,让给了三哥了,要不是当年他替我去了宗门,恐怕我就算能有幸筑基成功,道途也只能止步于此,不会有见证金丹大道这天。

可见世间之事,有时候也是有舍才会有得,我舍去了眼下这份机缘,日后说不定还能因此遇到更大的机缘。”

看到宋青雨一脸豁达之色,并没有因为自己刚刚做出的选择,而出现一丝遗憾之色,宋青鸣便也不再提及此事,又把话题转到了其他方向去了。

两人站在阁楼上聊了许久后,才有些不舍的各自返回了洞府修炼。

宋青雨这边决定好了之后,没过几日宋青鸣便带着一些族中准备好的灵物,亲自去了一趟古阳山,拜见太上长老李慕风。

正在守护白玉仙闭关突破元婴的的李慕风,听到宋青鸣求见的消息后,并没有怠慢,很快就亲自出面在逍遥殿中接见了他。

一见面,看到宋青鸣修为已经突破到了金丹四层,李慕风先是笑着开口夸赞他了几句后,又有些关心问了问他修炼上的一些问题,并没有主动去有意去提及刚刚结丹的宋青雨。

直到两人聊了一盏茶的时间之后,已经有些忍耐不住的宋青鸣,才找了个机会,慢慢将宋青雨无意拜入宗门之事,带着几分真挚的歉意说了出来。

对宋青雨不想直接拜入自己门下之事,李慕风在宋青鸣面前,倒是没有太在意,十分大度的就揭过了此事。

不过李慕风安抚了宋青鸣几句后,还是有意提醒了他一下,要让宋青雨早日到古阳山,接任宗门客卿长老的职务。

见李慕风并没有因此事责怪自己的意思,宋青鸣心中也是微微松了口气,当场便应下了李慕风宋青雨接任宗门客卿长老的具体时日。

李慕风接待他热情的态度,虽然有些让宋青鸣没想到,但对李慕风同意宋青雨不直接拜入宗门的事情,宋青鸣心中还是有几分底气的。

若是逍遥宗对此事态度十分坚决,一定要宋青雨拜入宗门,那当日去伏牛山的,就不会是与宋青鸣关系比较熟悉的赵梦怜和楚风平二人,应该是掌门姚乾术亲自登门了。

和李慕风约定好了这些事情之后,宋青鸣很快起身告辞,离开了逍遥殿。

宋青鸣这边刚刚离开不久,逍遥殿外又有一个有些沧桑的人影走了进来,正是逍遥宗掌门姚乾术。

寿元不多的姚乾术,早已经是一副十分苍老的面容,整个人的精神气也远不如铁仙堡大战的那个时候了。

上前对李慕风微微行了一礼后,姚乾术立马开口问道:“李师伯,宋师弟这次来见您,是不是还是拒绝了?”

李慕风见状,摆了摆手起身道:“无妨!此事也早在我的预料之中,只要宋青雨答应先加入宗门就行了,其他的事情我们可以慢慢来。

宋青雨能结丹成功,恐怕也不是那么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我之前要收她为徒,主要目的其实也是想要试探一下宋青鸣那边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