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贲提醒他:“老总裁月底就会过来视察,你最好有进展汇报。”
潘乔木已经和喜茶打得火热,谈引进谈了个九成九。他带着喜茶的意向书见了郁贲,聊完以后,不动声色地说:“除了喜茶以外,还在谈书店‘钟书阁’。钟书阁左右还有一排临街的位置。为了配合钟书阁,我建议引进文化调性更强的商家,和钟书阁相互协调,增强文化地产的品牌调性。”
郁贲问:“比如?”
潘乔木顿了顿,说:“我知道有一些非遗文化类商品的寄售集合店,我们可以试着去争取。据我所知,我们自己的文创商店,已经把手打铜等非遗文化产品下架了,但这块产品有自己的细分市场。基于打造文化景区的目标来看,这样的店铺,是有商业潜力的。”
说完以后,潘乔木垂下眼。郁贲没开口,他也没开口。
半晌后,郁贲问:“你的理性呢?”
潘乔木垂眼道:“我的决策出于理性与数据。”
郁贲很直接地戳穿:“理性和数据告诉你非遗品类能盈利?支撑在哪里,给我看看。”
潘乔木本拿不出任何数据。他张了张嘴,哑口无言。
郁贲很直白地告诉潘乔木:“我要养整个项目的人。在我这个位置,我必须只看数字,下面的工人才有饭吃。我不反对情怀。如果你的情怀能盈利,我就会在适当范围内,给你的帮助。”
潘乔木谨慎地提要求:“长乐坊的手打铜很出名。我希望拆出一个铺面的运营权,用来搞非遗试点,租给手打铜匠人。”
郁贲说:“还有?”
潘乔木斟酌道:“我要半年政策扶持。半年免租,项目负担30%装修。”
郁贲沉吟片刻,拒绝了他:“既然说了是试点,我需要最客观的数据。一个铺的运营可以给,政策福利没有。”
潘乔木争取:“政策福利不能完全不给。文化产业的盈利能力在中后期,前期需要扶持。”
郁贲沉默。
潘乔木说:“三个月免租也不行吗。”
郁贲很果决地说:“为了文化产业的调性,我在利润上做出诸多让步。我的底线是,你要招的文化类商家,必须有自运营能力。”
潘乔木继续争取:“难道三个月都等不得?”
郁贲说:“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