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人。
出生于官宦之家,是开隋名将韩擒虎的外甥。其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受封永康公;父亲名叫李诠,大业初年官至赵郡太守,也算得上是当时颇受看重的官宦家庭。李靖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世家,少而聪慧。每与其舅父韩擒虎谈论兵事,韩擒虎都会无比的赞叹。
“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隋朝时,吏部尚书牛弘称赞李靖,有王佐之才;左仆射杨素,更是抚着坐床说:“卿终当此位。”
韩擒虎是将才,也就罢了。
牛弘口中的王佐之才,杨素更是开皇年间的政治家、军事家,如此称赞,足见李靖之才干。
——————————————————
“李靖,怎么会在秦王府?”
这一顿酒宴,李言庆吃的是索然无味。
回到王府之后,他立刻下令刚刚抵达洛阳的柴孝和,详查关于李靖的资料,并尽快呈上。
李靖,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让他有些坐卧不安。在记忆中,李靖似乎是在灭梁之战中声名鹊起。而后他经年征战,可谓未尝一败,被称为大唐第一军神。徐世绩很牛,但此时尚不足以和李靖相提并论。苏定方厉害,和李靖同样有着巨大的差距……此人,非同寻常。
李靖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名第八位。
但是给言庆的印象,李靖一直徘徊于天策府的边缘,算不得天策府的核心人物,甚至比不得尉迟恭一介武夫。玄武门之变时,李靖似乎也没有参与其中。所以,李言庆一直认为,李靖应该属于是中立,不隶属于任何一个派系。可是现在看来,他的想法,似乎出现错误。
这个人有才华,有谋略,有经验,有阅历!
是一个极为可怕的存在。
他不仅仅长于兵事,更精于谋划。否则,杨素不会对他那般称赞,牛弘更不会说他王佐之才。
所谓王佐之才,也可以理解为全才,宰相之才。
事实上,一个真正的军事家,必然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后世的战争论中说的非常透彻:战争,永远都是政治的延续……
伊始,李言庆也曾想过,结交李靖。
只是李靖神龙见首不见尾!大业年间,他受杨素的牵累,被发配马邑,出任郡丞一职。李言庆自然也不可能与李靖产生交集。随着后来言庆在荥阳布局,对李靖的关注,也就变得轻了。
可却没有想到,李靖居然已经投靠了李世民。
“李靖历任长安功曹,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养真,此人的履历并无什么出奇之处,而且官职也很卑微。直到大业十年,他被发配马邑,出任马邑郡丞……好像也没有什么功绩啊。
哦,这里有记录,大业十四年,他觉察到了太原异动,于是自锁上变,请求押送江都……这是准备告发陛下。因道路阻塞,被困于长安。后陛下攻破长安,曾欲斩杀此人。最后却因秦王劝谏而罢休。陛下将其释放之后,并未录用。于是李世民将他收入秦王府,出任三卫。”
也就是说,李靖在武德元年,已经投靠了李渊。
三卫是王府中的一个武职,类似于东宫六率,但是比东宫六率的规模,却小了许多。属于亲兵的首领。
李世民的亲兵,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玄甲天兵。
李靖为玄甲天兵的首领,可见李世民对他的看重。这个职位,既不惹人关注,又常居于李世民身侧。天晓得李靖于李世民而言,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存在?说不定他的地位,还在王通之上。
怪不得,李言庆在此之前,没有听说过李靖的名号。
的确,一个区区三卫,根本不会令人关注。再加上李靖此前虽有名声,却无任何拿得出手来的战绩。从声望上而言,也许人们会更关注王通,关注刘文静,关注唐俭、刘弘基、丘行恭……甚至秦琼程咬金的名气,都要比李靖的名气大。再加上他为人低调,自然难以调查。
李言庆不知道该如何向长孙无忌解释。
难不成说,我是从后世来的,所以我知道这个家伙,非常厉害?
他闭目沉吟片刻,扭头对长孙无忌道:“无忌,千万不可小觑了此人。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有些人,并非没有才干,只是缺少施展才华的舞台。你既然专修经史,当知楚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典故。李靖这个人,是有大才干的,不过早先时机未到。
而今,风云际会,亦是他龙吟九霄之时……你别问我如何知道,我告诉你,我从未看走眼过。”
对于这句话,长孙无忌深信不疑。
李言庆六岁与杜如晦相识,八岁与房玄龄结交。
徐世绩、薛收……等等,似乎凡是李言庆看重的人,都有着非常凡响的前程。
长孙无忌有时候也在猜测,李言庆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渠道?可又一想,六岁的李言庆,不过是别人的家奴,又能有什么样的渠道呢?当时李言庆的环境,长孙无忌也并非不清楚。
也许,他真有先见之明?
既然李言庆这么评价李靖,那这个李靖,绝非等闲人!
下意识的,长孙无忌对李靖的看法,顿时提高了几个层次。
李言庆在门廊上坐下,十余头獒犬,散布于竹园四周。在经过了最初的焦虑之后,言庆渐渐冷静下来。
也许,李靖一直都是李世民手中暗藏的一张王牌吧。
言庆不怕对方有底牌,他害怕的是,自己不知道对方有什么底牌。
“对了,可曾查出,李靖为何没有在洛阳之战中出现?”
按道理说,李靖身为秦王府三卫,同时又是玄甲天兵的首领。李世民在主持洛阳之战的时候,李靖不可能没有任何消息。若他出现在洛阳战场上,那么李言庆就一定能够提前知晓。
他没有在洛阳战场上出现,说明此人,并未随军前来。
长孙无忌立刻从身旁厚厚的一摞公函中,找到了相应的答案。
这些公函,全都是柴孝和搜集来的资料……
“去年你宣布易帜之后,为吸引李唐的注意力,协助王世充夺取荥阳,萧铣派水师溯江而上,企图攻取峡州(今湖北宜昌)、巴、蜀之地。峡州刺史许绍将其击溃,同时向长安求援。
当时秦王正在调集人马,赵王陈兵武威、
薛世雄、屈突通等人或出镇河东,或集结于朔州。于是秦王就在出征之前,向陛下举荐李靖,赴夔州(今四川奉节)就任。李靖于去年六月赴任,但路途并不顺利。途径金州(今陕西安康)时,遭遇邓世洛蛮军阻扰。当时主持平蛮之战的是庐江王李瑗,李靖遂留下协助。”
“慢着,也就是说,李靖在赴任时,与庐江王有关联?”
“这上面是这么说!”
言庆冷笑一声,“李靖好手段,不过举手之劳,就为秦王拉拢了一个内援啊!”
李瑗是宗室,身份地位颇高。
李孝基死后,李神通就继任了宗正寺卿的职务。而李瑗,则为少卿,在宗族中权力甚大。
李靖帮了李瑗这一把,也就等于是让李瑗欠了李世民一个人情。这人情一旦欠下,李瑗就等于和李世民站在了一处。李世民未用半分力气,却得了宗室一大内援,绝对是划算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