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眼前的这架轰炸机有足足六个发动机,比他要求的四发还要多两发。
“这就是我们的新机型,由容克斯公司研发的ju-390远程战略轰炸机。”
卡瑟琳开始为斯特拉瑟介绍这个庞然大物。
“不要觉得使用六发轰炸机很奇怪,要知道一寸长一寸强,飞机的发动机越多就越厉害。”
卡瑟琳并不在乎这架轰炸机,但是他在乎空军的经费,这种六发轰炸机可比一般的双发轰炸机烧钱多了,只要能够要到编制,那就是一大笔经费。
至于到底要不要购买如此多的轰炸机再另说。
所以凯瑟琳开始拼命跟斯特拉瑟推销这架飞机,展示他的好处。
严格的说,这架飞机并不是德国科学家异想天开的产物,而是有着时代需要的东西。
斯特拉瑟要求空军必须发展战略轰炸机,也就是能够远距离深入敌方腹地轰炸的飞机。
地球上哪个大国离德国最远呢?
自然是美利坚,所以斯特拉瑟要求空军以美国为假想敌进行研发。
德国航空部启动“美利坚轰炸机”项目之后,并且对其进行了仔细的研究。
根据地理位置来看,美国与欧洲中间隔着一个大西洋,其最短的航程在5000公里以上,在当时德国空军当中的轰炸机没有能够达到这个航程的。
后来由于葡萄牙政府向斯特拉瑟表示善意,斯特拉瑟认为可以以葡萄牙的亚速尔群岛为基地,用远程轰炸机对美国的纽约等重要城市发动攻击。
后来,空军经过仔细的探讨之后,为“美利坚轰炸机”项目制定了一些指标。
德国航空部为“美利坚轰炸机”项目制定的指标为:
航程需要能够达到12000公里,最大航程为20000公里,这个航程指标完全是针对美国去的。
其次就是载弹量,“美利坚轰炸机”项目需要达到5吨左右的载弹量。
这个指标发布之后,立即就有几个公司参与竞争,提出自己的方案供德国航空部进行测试
参与竞争的公司有福克-伍尔夫公司、梅塞施密特公司、以及容克斯公司。
福克-伍尔夫公司提出的方案则是在FW-300运输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也就是Ta-400方案。
梅塞施密特公司则是P-1061项目(Me-264方案),容克斯公司则是JU-290的放大版,JU-390型方案。
梅塞施密特公司的Me-264方案是自己出资,但是由于该公司主攻方向是战斗机,比较缺乏大型远程轰炸机的经验。
而容克斯公司本身就是以研制大型运输机、侦察机、轰炸机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