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结党营私

收足好处的锦衣卫和太监,也回来汇报工作:三处被毁关隘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军民一心,干的热火朝天。

尤其是刚打过大仗恶仗的三支军队,没有居功自傲,甚至都不提封赏,全都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每天在工地上挥汗如雨。

新工事虽然简陋,但最迟三个月内完工,基本能防御敌人的骑兵。

正儿八经的城墙,一两年内估计都不用想了,京畿平原一片焦土,去年种的冬小麦,基本都绝收了。

人吃的粮食都不够,到哪里找昂贵的糯米,做砌墙材料?北方又不产糯米,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真实历史上,进献谗言,搞死这三位,山东籍高官的周延儒,肯定把刘策大搞土地兼并的事情,打小报告捅上去。

没想到,年轻天子根本不在乎,无主土地归哪个地主所有。

只要不花朝廷的钱粮,就能快速构建防御工事,比什么都重要。

况且那里,本来就有卫所很多土地,现在是物归原主。朝廷黄册,白纸黑字都记着呢。

蓟辽总督在奏疏中,说的很清楚:三处重要关隘,至少需要一万五千个士卒驻守,加上随军家属,保守估计超过十五万人。

为防止万历、天启、崇祯三朝,都出现的闹饷事件,归还卫所原有土地,让士卒自行耕种,确保基本温饱,势在必行。

太祖皇帝曾经说过:“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现在除了部分募兵,卫所土地制度,是咱大明祖制和根基,千万变不得啊。

尼玛,这大帽子一扣,谁敢反对?谁敢找茬?

蓟镇地区是微臣的辖地,咱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哪怕再苦再累,哪怕顶着千夫所指、万人唾骂,都不能让皇上失望、让将士寒心、让百姓流离失所。

除了头疼钱粮匮乏的问题,年轻天子还在琢磨,三处重要关隘的守将人选。

看到残破不堪的烂摊子,其他将领肯定不愿意,接手这些烫手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