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七百个,披戴精良棉甲、布面甲的精壮贱奴,与破衣烂衫、萎靡不振的投降明军,形成鲜明对比。
不怪底层明军窝囊废,小衙内从燕山山脉中,用严明军纪和白花花银子,争取来的溃兵和山民口中得知。
崇祯元年三月,蓟镇中部地区坚守敌台的数万士兵,聚集在遵化城外,进行了一次规模浩大的“索饷”示威。
因为他们从天启六年底,就开始断粮断炊了。这种天方夜谭般的真实事件,又把小衙内惊的外焦里嫩。
幸亏自己出发之前,除了备用金,把剩下的银子,都发放给士卒了。
即使没有出征的普通民兵,每人最少,也分有十两白银,约等于明军五个月的足饷。
当时参与重装突骑的其他九人,除了五十两出征银,每人还因为战功,分到八十两白银。
老妈尤贺氏,又按照儿子出的主意,顾不上官府四十岁以下的普通百姓,只允许一夫一妻的死规定,给所有士卒做红娘,让他们尽可能享受家庭的温暖。
有一妻多妾的士卒,当然要背负相应的责任和羁绊,避免跑去当流寇。
这也是小衙内捆绑士卒的应急方法,没有人能违背“马斯洛需求理论”。
燕山地质结构复杂,曾经是我党领导的“冀东抗日根据地”,非常适合小衙内一行人的躲藏和休息。
经验丰富的王将军,在溃兵和山民的带领下,竟然把大本营,安排在群山环绕的温泉附近。
高达68℃,属高温氯化物—偏硅酸型的医疗温泉水,让远道而来的榆林将士,迅速恢复体力和精气神。
(注:本书中描写的地理地貌、矿藏特产、历史人物和事件、农牧业知识,均有据可查,非小说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