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查组的五位同志配合警方,在两天之内把那个孩子救了下来。
后来,新闻上报道这个案子,其中时间、地点、人物、大致的破案过程,都跟苏清泠收到的邮件写的一模一样。
从这一刻起,苏清泠终于相信了邮件上的内容,然后女承父业,开始利用邮件上的案件信息赚钱——
苏清泠提前知道案件的前因后果,知道凶手是谁,知道会死几个人。
但她却从来没想过,要利用这个信息,去防患于未然,去救更多人的命,去将凶手提前抓住。
她以私家侦探的身份掺和其中。
然后每一次,都比警方早十分钟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自己查到了案件的关键线索,找到了凶手。
警方的所有人,勘察现场、解剖验尸、调查走访、忙忙碌碌。
有时候甚至通宵达旦地为了案子奔波劳累,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一切就为了将罪犯绳之于法。
等警方好不容易查出了线索,就在他们为此高兴的时候,突然听闻有人十分钟之前,已经早一步找到了凶手。
结果,这种情况在民众眼中看来,就变成了——
警方不如私家侦探厉害。
警方人多,有足够的资金和仪器加持,可却不如私家侦探自己调查,永远落后人一步。
最终的结果就是,民众对警方失去信任。
提起破案,大家想到的永远是私家侦探苏清泠,而不是平城警方和稽查五人组。
以后再碰上案子,大家第一时间就去找苏清泠。
但苏清泠她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她不是什么案子都接,她只接邮件上提到的案子,邮件上没写的她一概不碰。
别人问起来,她还假模假样的说道:
“我只有一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时破很多案子,所以我就有选择性的接了,至于接什么案子,全看心情。”
“更何况,我总得给警方留点活儿吧?民众交税养着他们,他们却什么都不做,吃闲饭吗?”
一番话,既抬高了自己,又贬低了警方。
她接案子看心情,就说明了她的自信和实力,不管接什么案子,最终都能水落石出。
她说警方吃闲饭,就是在嘲讽警方不如她。
有邮件的帮忙,苏清泠接的案子,破案率百分百,名气也就越来越大,她成功做到了名利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