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正带了村里的妇人们做汤圆,原本北地的老辈人传下来的习俗是吃元宵。但是小米不喜欢元宵的馅料单一,油炸又油腻。于是先前就泡了糯米,准备了豆沙,花生,红糖,甚至还有肉馅儿,带了村里的妇人一起包汤圆。
当然,汤圆要滚一滚,不过条件有限,怎么方便怎么来了。
女人们凑到一起,说几句闲话儿,就是热闹。
特别是正值正月,走亲戚的好时候,若是原来,老熊岭穷困,妇人们的娘家根本想不起还有这个闺女一般,但如今可是大变样了,几乎多少年不见的七大姑八大姨都找到山下了。
妇人们自觉扬眉吐气的同时,又忍不住唏嘘。有些则为了是不是亲上加亲,添了几分烦恼。
大梅的娘是个老实的,原本在娘家很被嫂子苛待了几年,如今见得哥哥嫂子都找了来,痛哭流涕悔过,末了又想要了大梅给外甥做媳妇。她有心不同意,但说不过嫂子那张快嘴,只能虚虚应了几句,想要同婆家众人说又怕挨骂,这会儿就忍不住拉了一众姐妹出主意。
结果,刘婶子第一个就恼了,“平日瞧着你是个厉害的,小米及笄还给大梅整了个赞者的活计,这怎么碰到大梅的亲事,反倒这么窝囊了。”
“就是啊,嫂子,你平日常说你那兄嫂在你爹娘过世后,待你如何不好。显见他们是个狼心狗肺的,你还要吧大梅送进狼窝吃苦啊。你是不是出门时候,有雪落脑子里了。”
旁人也是帮腔,大梅老娘赶紧摆手,抖落了一案板的糯米粉,“大梅是我生的,我当然舍不得,我就是…就是不好开口拒绝!”
“那也不能这么拖着啊,你公婆肯定不会同意把大梅嫁过去的。你这么含糊这,万一你兄嫂把话喊出去了,大梅若是不嫁,那也坏了名声了,以后还怎么找好人几家啊。”
刘婶子狠狠瞪了她一眼,都说女人对娘家都是痴心,若不是当真遇到大事,是不会斩断这根肚肠的。
比如那三里镇吴家,年前年后来找英子可不是一两次,不是哥哥嫂子来哭,就是老娘老爹来哭,无非是说当日不得已才把闺女和外孙拒之门外,如今后悔之类。
但英子硬是一面也没见,当真是断绝的彻底。
吴家没有办法,也就不再来了。
但是别的女人们,没有经历过雪夜奔命,家人却见死不救的惨痛,所以,总是会心软一二。
大梅娘听得这话,就有些慌了,“不能吧,我哥说就是问问,大梅爷爷奶奶不同意,这事就不做数。”
“哼,你就等着看吧,你那兄嫂可不是个善茬儿。”
众人都给大梅娘泼冷水,小米原本怕她脸面过不去,还想帮衬两句,但想想若是这次她不长记性,兴许就要害了大梅一辈子。于是,也就硬着心肠添了一句,“我记得有书本上说,近亲成婚胜出的孩子大半都是傻子呢。”
“什么?这是真的?”
听得这话,别说大梅娘,就是一众妇人们都被惊了一跳。虽然她们这么批判大梅娘,但心里可不是不同意亲上加亲,毕竟大梅娘的兄嫂不好,她们的兄嫂或者姐妹可是不错啊。
若是小米说的不错,那就是娘家人再好也不能做亲了,否则生了呆傻的外孙出来,闺女一辈子就毁了。
“当然是真的,书上写的呢。很多地方还有人,特意从很远娶媳妇,生出的孩子比别人家都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