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悟虽居于慈恩寺中,却素来不理俗务,对山下的事情更是鲜少过问。等他一次闭关出来,才得知年家丢了小女儿,年大人便主动请调江南,陪年夫人离开这个伤心之地了。
对这件事,了悟也只能唏嘘几声,之后就没再想起,直到几年之后,他第一次见到年幼的温七,一眼就从她的眉眼中看出故人的影子。
虽然当年的温七和温夫人眉眼也有几分相似,但了悟始终觉得,这个眉目灵秀的女孩还是更像年夫人一些。之后再听说了温七还在襁褓之中时曾经丢过一回,后来又被人找到,更加重了他的怀疑。
只是了悟大师虽然德高望重,但这种无凭无据的推测至多也只能在心里想想,不可能拿到台面上来说。更何况当时年家已经调往江南,往来有诸多不便,他只能暂且将疑虑搁下,看着小温七一日日长大成人。
直到她十三岁之后身体非但没有半分好转,反而愈发恶化。
当年的了悟大师曾经也一度对温七的病情感到困惑。
了悟大师年轻之时也对医术有所涉猎,他替温七诊过脉,知道她的身子骨底子不差,但不知为何会一再生病;好不容易等病好了下山一趟,没过多久总是又病恹恹地回来了。
他的医术虽然还算不错,但到底并没有常年研究此道,只能将此疑惑放在心底。等到温七十五岁那年,了悟大师多年在外云游的师弟寒山和尚突然回了一趟慈恩寺。了悟大师自然请了他来出手相助。
寒山和尚医术精湛,天下莫有能与之相匹者,只看了几眼就知晓温七已经身中慢性之毒,而且积累日深,再这样下去只怕有性命之忧。
了悟大师虽然久居寺庙之中清修,却并非不懂世故之人。
温七住在侯府之中,虽说宅院之中人心复杂,但她本身聪慧,身边的人又大多是侯府的家生子,怎么可能被人经年累月地下毒还没有发觉,只有可能是身边信任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了悟大师虽然明白这点,但毕竟涉及到人家内宅之事,只能趁温夫人来慈恩寺上香时,特意对她提及此事,本意是让她这个做母亲的至少多看护一下孩子,不曾想温夫人面色微变,一下子就被了悟大师看出了端倪。
如果说一开始了悟大师还不能确定的话,之后温七被侯府禁足,只能待在家中,再也没上过山便足以验证了他的猜测。
这毒只怕就是那位温夫人下的,只因她也察觉出了,温七并非她的亲生女儿。
若对方只是寻常人家,了悟大师还能借着官府之力来插手此事,但偏偏对方是永宁侯府的侯夫人,事情就让人觉得棘手起来。
寒山和尚在一旁给他师兄出了个主意,让小温七吃点假死药,偷梁换柱地把人弄出来,先抢回来一条命再说。这种事情过于骇人听闻,了悟大师还在犹豫,寒山和尚这种掺和热闹不嫌事大的就已经偷偷摸摸地行动起来。
可永宁侯府并非他们想办法便能把药送进去的地方。
就连了悟大师派人送去的几封信,温七都没有收到,更别提什么把人带出来医治了。
说起来也巧,正当了悟大师和寒山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时,永宁侯府包庇贪官污吏一事东窗事发,一家人当天被抄家下狱,连带着久病在床的温七也进了狱中。
时间仓促,寒山亲自下山想办法买通了人,给温七喂了假死药,实则勉强吊住她最后一口气。原本他们以为人死之后自然会被狱中的人扔出来,不曾想竟然是沈端砚把温七送了过来。
出于保护温七的考虑,了悟大师这个出家人平生第一次和师弟一起,在沈端砚面前演了一出戏,之后再将假死状态下的温七救了回来,秘密安置在慈恩寺的后山养病。
因为毒性积累得太深,寒山替温七拔除毒药的时候也不得不下了重药,那药性太强,而温七的身体又太弱,在床上一躺就是两年多,期间醒来的次数寥寥无几,绝大部分时候都是昏昏沉沉,只有偶尔才能醒来。
等到了第三年,寒山和尚又给温七开了调养的方子,经过一年左右,温七的身体这才有了起色,逐渐和正常人无异。这期间,寒山和尚意外发现了一个和温七长得极为相似的少女,那名少女便是何清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