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家娘子空有手艺,在酒楼里初来乍到,只能处处受人排挤。因为是女人的缘故,她只能做最底下的粗使活计,根本不能掌勺。然而过了没几年,这样的日子也到头了。
她帮工的那家酒楼和另一家酒楼由于有生意上的竞争,对方便起了心思,买通了里头的一个学徒,神不知鬼不觉地将酒楼里用的八角换成了莽草。
这个年清沅从前在和封家娘子学辨认香料的时候恰好听说过,莽草和八角长得极为相似,只是一个有毒,另一个可以当作调料,稍有不注意,确实容易混淆。若是误服用了莽草,轻则头晕呕吐,重则引人疯癫乃至丧命。
可想而知,酒楼里的客人吃了放有毒八角的饭菜出了事,酒楼老板和厨子便拿无亲无靠的封家娘子顶了罪,并买通了人要让其屈打成招。
当时的沈端砚不过是初入官场的新秀,由于老师孙太傅的关系受到提拔重用,在刑部做事,恰好审理到封家娘子的案子,察觉到其中的疑点,最终还了封家娘子一个清白。
封家娘子被救出之后,也因此对沈端砚感恩戴德。
她那时身无分文,又刚脱离了牢狱之灾,只能自卖为仆役,托身于沈府。
至于先前和大观楼里出来的小丫头那件事,则又和闽地那伙流民有关了。
当日封家娘子听闻已有人敲响了登闻鼓,朝廷派出钦差大臣去彻查此事,便以为闽地的百姓有救了。然而,事情并不像她和许多人一样想的那么简单。
朝廷中的官员上下勾结,背后有权贵世家座位靠山,早已织成了一张大网。涉事的官员推出了几个倒霉的替罪羊,其余的仍然高枕无忧。更令人气愤的是,随后赈灾粮款被贪一案事发,同样是雷声大雨点小,让人心寒不已。
许多和封家娘子一样流落到京城并在此定居下来的闽人大多结成了团,其中有那么一股不为人知的力量便悄无声息地活动起来,逐渐汇成了一股暗流。而这伙人,便和京城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些怪事有关,比如去年的永定桥,和今年的上元节。
封家娘子在首辅府上做事,又是闽人,自然是那一伙人暗中拉拢的对象。
那个从大观楼里逃出的帮工少女,就是那伙人中的一个。沈端砚趁这个机会,便让封家娘子接纳了她,想趁机套出更多消息,不想却被年清沅先发现了她的踪迹。
年清沅不由得苦笑,若是早知道封家娘子没有问题,她也不必在采薇面前做了恶人。
不过话说到这里,她也就放了心,连忙道:“既然是这样,那我就不打扰沈大人了。”
说着,她就看向沈檀书,准备两人一起离开,却听见沈端砚在身后道:“还有一件事,劳烦姑娘转告年夫人。”
年清沅转身:“大人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