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熹二年这场仗,彻底打残了北凉,在议和之事上,他们没有丝毫还嘴的余地,便被迫签下了所有条约。
北凉使臣原以为此行割地赔款俯首称臣在所难免,但最后的结果比他们预想的还要好一些。北凉同意向陈国称臣,每岁纳贡,但陈国对北凉索取的却是不多,议和的长官,慕大人一脸嫌弃地说北凉荒瘠贫穷,榨不出三两肉来,赔不起陈国的损失。一番叨叨说得北凉人无地自容,脑袋快压到肚子里去了。末了慕大人说什么要扶持北凉经济,共建边贸市场,援助北凉教育,听得他们一头雾水,又一脸狂喜地点头——这就是要给他们送东西啊!
北凉人确实读书人少,而且大多仰慕陈国的文化繁荣,但是只有贵族皇族才有机会学习陈国文化,普通人却没有这个机会。慕大人说要给北凉盖学宫,教化北凉百姓,这是极好的事,宛如天上掉馅饼,怎么可能有人会拒绝?
倒是听说陈国朝中争议极大,似乎有些人不愿意,陈国人不愿意,这就说明这对北凉来说是件好事。慕大人虽然嘴上说话不太好听,但还真是对北凉尽心尽力,也不知道收了他们北凉王多少贿赂……
此事争议虽大,但最后有定王和延熹帝的支持,还是拍板定了下来。
延熹二年九月,一切尘埃落定,北凉正式归顺陈国,并入陈国版图,改名朔北都护府,陈国派长官与北凉王族共理政事。北凉得了一大堆的好处,笑容满面地回王都复命了。
与他们同行的,还有两个陈国大官。
一个是定王,也是即将上任的朔北都护府大都护。
另一个是礼部侍郎慕灼华,也是即将上任的朔北都护府副都护。
两人带着浩浩荡荡的一批陈国巧匠、书生、士兵前往朔北,这一路便走得不快,早有朔北的使臣先行回去准备接待的礼仪。陈国的人还未到,名声便传到了朔北,几个使臣都狠狠夸了慕灼华一番,说这个慕大人心善能干,还长得好看。
因此慕灼华和刘衍的车队到达朔北的时候,并没有如他们预想的那样被仇视排挤。一则,大都护刘衍,本就是能止小儿夜啼的恐怖魔神,自然没有人敢在他面前摆谱使坏,二则,慕灼华有原先的北凉使臣背书,朔北都护府的官员们也都默认她是自己人,对她更是态度亲切了。刘衍和慕灼华两个人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如此搭配之下,行事效率竟是出乎意料的高。
只是还有件事是他们也没想到的,不知怎么回事,刘衍与慕灼华不和的谣言竟从定京传到了朔北,而且每个人都说得有眉有眼煞有介事。
听说慕大人在朝中得罪了王爷,还被撤去了讲学一职。
朔北副都护也不是美差,定京官员避之犹恐不及,定是得罪了定王,才会被指派过来吃苦。
而且这一路上慕大人日日在定王马车里呆着,跟他学北凉话,每回下车眼睛都是湿湿红红的,摆明是受了委屈的模样。
慕大人待人和善,没什么架子,眉眼时时含笑,因此人缘极好,而定王威严太重,难掩杀伐之气,众人心里虽为她鸣不平,却也不敢说定王的是非。
倒是执剑听了一耳朵闲言碎语,愤愤不平地来跟刘衍告状,刘衍听了置之一笑,道:“旁人喜欢她,我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生气?至于说欺负她……倒也不是谣传。”
执剑觉得刘衍这不过是在包庇慕灼华,分明是慕灼华欺负王爷更多。他如今虽然认可了慕灼华,但心到底还是向着刘衍的,看不得自家王爷夫纲不振。执墨见他这样,哭笑不得,道:“执剑,你可知道何为夫妻情趣?”
执剑斜了他一眼:“你便知道了吗?”
执墨摸了摸鼻子,笑道:“就是任打任骂,任劳任怨。”
说完便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呼唤:“执墨哥哥,练武的时间到啦!”
执剑看着执墨沉重又愉悦的背影,感觉自己好像抓住了点什么。
朔北的冬天比定京更加冷冽干燥,却也没有慕灼华想象的那么难熬,后来她想,大约是身边有人把她照顾得太好了。他知道她怕冷,便时时烧着地龙,下雪了,他也会及时为她添上外衣,她想念江南的瓜果,没有说出口,他便让人不远千里地送来,他做的一切都是悄无声息,如春雨一样润物无声,让她不知不觉中习惯了他的无微不至。
他就像一个极具耐心的猎人,编织了一张铺天盖地的网,让她深陷其中,甘之如饴。
大概是在到达朔北后的第一个月,她便糊里糊涂地睡进了刘衍的房里,似乎是他说了这么一句——反正你每天都会在我床上醒来,那何不直接搬过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