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事有凑巧

“是啊,是啊,我儿子昨日还写了我的名字,教我认呢。我写不好,居然背着手说我笨!”

“这么下去,过年时候,我再去卖鸡蛋,就有帮手了,可不怕被骗了。”

李老二被夸赞的脸红,干咳两声,虚应两句就赶紧躲屋里了,惹得众人又是笑。

倒是吴翠花在灶间把陶盆敲的叮当响,在她眼里,送孩子读书,居然不给银子和猪肉做束脩,就是占李家便宜。

外边的妇人们听见也不在意,村子不大,人也少,谁家什么样都清清楚楚。

这李家什么都好,只有这个二儿媳是个搅屎棍子滚刀肉…

日子不紧不慢的过着,很快又有人登门请陶红英去上灶。

这次的雇主是县城里的一个小富人家,要给家里的老娘过六十六大寿,宴请亲朋热闹一下。

在这个平均寿命不超过五十岁的时代,谁家老人要是能活到这个年岁,可就是大喜了!

李老太照例是打听了一番之后,才应了下来。

于是,陶红英安置好佳音,收拾了东西,就叫上李老三一家子赶紧去了县城。

又是一晚加上大半日的功夫,寿宴圆满完成,主家很满意,给了工钱,还有一包点心、一只烧鸡、一包油炸糕。

这都是能放得住的,陶红英就惦记书院的家仁。

老太太这阵子在家常念叨,不知道家仁在书院什么样,吃的好不好。

这些东西若是送去,家仁简单热热就能吃了,起码改善一下伙食。

果然,她一提出来,赵玉茹她们都是高兴点头。

“对!我们也是这么想的,正好这次在县城上工,去书院方便。家仁读书辛苦,平日又俭省习惯了,想必吃的一定不好。”

“太好了,咱们去看大哥!”家欢更是兴奋的拍手。

虽说前些日子家仁回了家,可兄弟俩还没来得及多亲近,大哥就回书院了,他还觉得遗憾呢。

一拍即合,四人就兴冲冲地掉头往书院的方向赶路。

谁知他们才刚绕过街角,就听巷子里就传来了一阵争吵声。

“舅舅,我真没有银子!书院里吃用都是每月交一次,我手里只有几文钱零用,根本不够五两!”

“哼,你不孝就说不孝的,扯什么慌啊。谁不知道你们家里有银子,你奶奶对你又好,怎么可能不给你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