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长城

大魏风华 东有扶苏 1910 字 1个月前

如今的北境边军,比起一开始那吃空饷、老弱残兵的情况已经好了太多,军制改革之后,取消了军屯,边地土地发给了安置的流民,李易筑起的军镇和城池--那座新的遂城,如今就生活着不少百姓,有些是幕府迁过来的各地农夫,有些是士卒的家眷,还有些是刚刚接收吸纳的流民,在经过一年的安置与建设后,这条长城身后的数百里土地,终于真正成了大魏的国土。

当然,如此之多的脱产边军,要养起来是很困难的,光是想一想,就知道北境如今最大的支出就是军费,近十万不种地的边军啊,这固然会让边军的战斗力翻上几番,可时间一拖长,比如三年五年打不起仗,那根本不用辽人南侵,北境自己就得先垮下去。

非常时期行非常办法,一切都为了战争而让步--这是王爷某次在信上提过的东西。

有时候仔细想想,李易会觉得自己这几年过得太过梦幻,原本只是苏州城一守城卒,却不知不觉走到了今天,甚至已经开始为大魏守国门,成为年轻一代最出色的将领,这固然让人艳羡,但也有着同样让人咬牙的压力。

责任太重了,王爷的期望,士卒的信任,北境的万家灯火...这一年来李易一刻都不敢松懈,整备练兵、读阅兵书,和辽人打过一场又一场的仗,他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要娶妻生子,只是执着地做好那些该做的事情,成为值得王爷托付边境的统帅。

倒是已经把江南的风物忘得差不多了,不过这北地的风景,倒也挺好看的。

他相信自己完成了王爷的期望,如今驻守此地的五万边军虽然有新兵有老兵,但都是见过血打过仗的,那些或被提拔或原本就是边将的将领们虽然有派系,但作战都不遗余力,连成一线的边境防线已经挡下了辽人许多次,想必还能再挡很久,辽人的兵力虽然集结了许多,但这一次,终于不再是被辽人杀入大魏的国境,让魏人艰难地收复失地拼死作战,而是在边境线上,真刀真枪地厮杀出一个赢家。

真好啊。

听着猛然响起的号角,看着升腾而起的狼烟,李易握住了刀,和那些出现在长城北边,兴奋呐喊的辽人对视着,这样想道。

......

李易,姑苏人也,少时习武艺,初为苏州守陴之卒。后遇太祖,会白莲贼乱起,尝谓太祖曰:“大丈夫际遇风云,当建非常之功业,何不共讨白莲,以勋业博取富贵乎?”

太祖嘉其志,遂以战功调于两浙。及太祖下江南平白莲,易随侍左右。太祖每与论兵事,辄叹曰:“可与论孙、吴兵法者,非此人其谁与归!”

昭安元,易随太祖坐断北境,破辽贼,收真定,功拜宣威将军。后太祖北伐,委以方面之任,易屡战屡捷,斩获颇丰,诚为定国之战不可或缺之人物也。及朝局既定,李易累迁至镇军将军,后移兵部尚书,太祖与之同席而食,并坐议政,不以其功高而有所忌,恩荣备至,人皆羡之。

易性诚笃,待人以温,事太祖尤竭诚。凡有军事委之,必克尽厥职,虽位高权重,不以自矜,尝谓左右曰:“吾有今日,皆从龙之功也,实太祖承天之命,乃有吾今日之位,何以骄之?”时人叹曰:“性行若此,宜其得令终矣。”--《魏书,李易列传》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3347/3347491/50896001.html)

www.dingdian555.cc。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