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精致利己女主的对照组(1)

1968年8月,津市专门成立了毕业生分配领导小组。

闹腾了两年多以后,津市绝大部分企业已经恢复生产需要招工,于是,分配小组就提出要“面向工矿、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安排这三届学生,并且在报纸上公布了分配方案,也公布了分配小组的工作地点。

这个分配方案在当时来说,是挺合理的。“工矿”指的是拖拉机厂等各个厂子,基层指的是下面的各级供销社,农村就是指下乡。当然了,前两个只能安排少数人,最后一种才是大多数。

工作机会不多,但是有。

可惜,赵家的卧龙凤雏都没有把握住。没一个找工作积极的。

1968年12月,领导人发出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于是,全国掀起了知青上山下乡的热潮,老三届统一下乡,被称为“‘老三届’一片红”。

津市此前制定的毕业生分配方案立刻作废,响应号召,所有老三届学生统统下乡!

毕业生分配办公室就地改成了上山下乡办公室。已经分配了工作的,可以主动放弃工作下乡,也可以根据分配方案去上班。

别说,还真的有不少人放弃了分配方案,贴出“决心书”,表示坚决响应领袖号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赵建国就是个下乡积极分子。

赵建兰和他正好相反。

谁爱下乡谁下,她反正不想去。于是,临出发的那几天,她藏起来了,连家都不回。

为了应付街道办,为了自己的工作不受影响,胆小怕事的赵大志和于晓红决定把赵宁安推出去。

为了把这事糊弄过去,他们甚至跑到派出所,给姐妹俩换了名字。这样,赵宁安从老三变成了老二,被下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