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焕章颔首对曰:“自古图大事者,首先要得民心”
“这还不算得民心?我看潞州的百姓,都把太尉当神明看.”
“非也.”
见林冲不懂政治,闻焕章打断并解释道:“此民心非彼民心,大宋与士大夫共天下,我说的民心乃士人之心也,耿南仲在朝位高权重,人物关系更是盘根错节,惹皇帝不悦还自罢了,若是无端树起仇人,对将来问鼎天下不利.”
“这么严重?是我考虑不周。”
林冲凝眉捋须,主动承认自己错误,并提醒闻焕章道:“先生见到太尉,就说师兄是奉我命行事,回头再向他请罪。”
闻焕章见林冲揽责,摇头宽慰道:“天下已经大乱,未必有那般严重,总管不必如此,对了,耿南仲即为割地使,可缴获相关诏书?”
“有的。”
林冲即从案几上取来圣旨递出。
闻焕章一脸凝重看着,林冲又递去一封诏书,说道:“还有一封皇帝亲笔诏书,是写给河东、河北军民的,请先生一并带给太尉。”
“嗯好,好,好!”
林冲见闻焕章猛拍大腿,忍不住追问:“您这是”
“这圣旨和诏书,是一份大礼啊。”
“什么意思?”
“圣旨上所列城池,已被皇帝割让给金国,若是太尉出兵收复,就算不得造反,这大义就不就有了?”
闻焕章话音刚落,林冲就吞咽着好奇问道:“这圣旨就是大义?记得皇帝去年割让三镇,也下过这样的圣旨,这次怎么就.”
“这次内容更全面,关键还有这封给官民的诏书,以前只是给官员守将传旨,这回连百姓都告知了,说明他是真放弃河东、河北,林总管如果是普通百姓,试问看过这诏书后,还会以大宋子民自居?”
“这”
林冲看过那诏书,虽然字里行间得情真意切,却掩盖不了割地事实,就像自暴自弃的小孩,给家长写的检讨书。
两日后,威胜太尉府。
杨长草草看完圣旨,随后拿钦宗的亲笔诏书,当着闻焕章、唐恪、柴进等人的面,饶有兴致念了出来。
“敕官吏、军民等:顷者有渝盟约,致大金兴师。朕初嗣位,许割三镇,以酬前恩,偶缘奸臣贻误,三府不割,又间谍大金功臣,再致兴师,使河北、河东之民父子兄弟暴骨原野。
夙夜以思,罪在朕躬,念欲息生灵锋镝之祸,使斯民复见太平,莫若割地以求和,讲两国之好,是用黄河见今流行以北河北、河东两路郡邑人民属之大金。
朕为民父母,岂忍为此?盖不得已,民虽居大金,苟乐其生,犹吾民也,其勿怀顾恋之意,应黄河见今流行以北州府,并仰开门归于大金。
其州府官员兵人即依军前来书,许令放回南地。速依今敕,勿复自疑,故兹示谕,想宜知悉。夏暑,汝等各比好否?遗意指不多及。”(诏文引用《大金吊伐录》)
听完诏书内容,堂下众人皆不言。
啧啧,不肯交割三镇,反而成了奸臣?你一句罪在朕躬,就没了?
守边将士白白流血,百姓该当金人奴隶?
杨长扬起诏书,又引用内容看向唐恪。
“夏暑,汝等各比好否?记得唐相也属意求和?你看陛下这份诏书写得如何?庄严肃穆中带着温情,我都受到了感动,你觉得我该奉诏么?”
“太尉休要打趣,唐某早已罢相,哪敢教您做事.”
“我又不摆官架子,谁都能提意见嘛,再说你们都生活在此,陛下要把土地、人民,都划归金国,多问问也没差。”
“太尉对金作战,几乎每战必胜,又深得百姓拥戴,建议您不用奉诏,若将来能收复失地,您就是大宋梁柱,定会名垂青史”
唐恪来威胜刚待两个月,发现没有京城的勾心斗角,物资虽然没东京那般丰富,却也够吃够喝不挨饿,遂请杨长把自己家眷接来。
现在他一家十余口,全部在威胜安定下来,怎会愿意再迁回东京?何况已知金军再至汴梁,所以不愿意再次动荡,反主动鼓励杨长抗金。
杨长不置可否,侧身看向柴进问道:“柴大官人,你怎么看?脚下这片土地,原本是你们柴家的.”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