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杨长、鲁智深、仇琼英,分别丢出开始进攻的信号弹。
原本漆黑的望月滩,突然之间恍如白昼。
呼喊声,惨叫声,厮杀声.
盖过了流水与虫鸣,那喧嚣仿佛要掀翻天空。
卢俊义与鲁智深从寨南杀入,一路如砍瓜切菜一般轻松自如,直到后面到中军与杨长汇合,他战前的担忧都没有出现。
战争从一开始,就是一边倒的状态,攻方兵少却掌握主动。
义胜军官兵仓惶应对,不少人睡得太熟裤子都没穿上,就狼狈倒在了血泊之中,而慌乱导致兵与将联系不上,没人约束的士兵便批量投降。
灯火辉映之下,卢俊义看到杨长泰然处置,终于明白自己输在哪里?
从昨天行军开始,耿守忠军的一举一动,都一直在杨长的掌控之中,所以才像打儿子般轻松。
这场一边倒战斗,从寅时持续到天明。
两万义胜军死伤数千,约有万人失去斗志投降,其余则趁乱如兽四窜。
夜晚受制于视野,不是每人都有杨长的夜视能力,所以战斗场面相对混乱不可控,无法保证留住所有人。
慌乱逃出的义胜军,当时也不知东西南北,有往五乡河上游去的,也有往支流方向去的,更有逃往榆社方向。
此时的榆社大地,相当于一个天然的袋子,而口子就在支流官道处,但杨长已提前把袋口系上。
朱武昨夜没有参与劫营,而是率领千人在当道扎营,就等着义胜军溃兵撞上去。
天亮之后,杨长留在义胜军大营,发挥【首领】特效安抚降卒,命令卢俊义、史进、欧鹏等人,率部肃清昨夜溃逃之敌。
杨长目前地盘扩大,现有兵力防守都很吃紧,而募兵训练需要时间,便打算把降卒化为己用。
虽是这些义胜军口碑不好,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有作战基础总比从零开始强,这就像解放战争招募国军俘虏,也如淮北之枳到淮南化而为橘。
逃窜与追击双方,都是以步卒为主,跑多远受体力限制,所以步卒最容易追上,剩余少量的骑兵难追,其中包括主将耿守忠。
杨长原计划用两天时间,清理榆社的义胜军残部,如果余降卒能为己所用,才考虑要不要继续进攻。
根据高庆裔的交待,除了榆社两万义胜军,平城耶律余睹有一万辽兵,和顺贺权有一万汉兵,辽山突合速有两万金兵,以及李泽的一万辽州厢军。
而威胜只来了万余将士,其中半数是去年新募的民兵,想靠他们防止义胜军降卒,并同时歼灭辽州之敌,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事。
令人意外的是,杨长对金作战多次胜利,特别是他斩杀娄室之后,其威名从此响彻金军,义胜军虽然叛国,却依旧对大宋强者敬畏。
他们作为汉人降军,在金军中作为下等军,地位和待遇远不及辽人,普通士兵降后除了保命,根本没得到实际好处。
现在杨长亲自招降,又受到其【首领】属性影响,他们对金人本就不高的忠诚度,顷刻之间就降为负数。
当天下午,杨林带着耿守忠首级,赶到望月滩向杨长报捷,使得义胜军降卒彻底归心。
杨长战后休整一日,褒奖并留下杨林守榆社,之后便带主力继续前进。
二月二十二,大军翻山来到辽阳水官道。
关于北上先取平城,做成关门打狗之势,还是南下先败突合速,杨长最终选择了后者,但没对耶律余睹放下戒心。
朱武、史进领了五千人,奉命在丁字路口当道扎营,防止耶律余睹断其归路,并让赵福金、仇琼英两人,北上平城全程监视。
没了后顾之忧,杨长才率部南下。
二月二十三,威胜大军行至石匣,距离辽山还剩二十里。
杨长发现左侧有狭长山谷,谷内草木茂盛适合隐藏伏击,遂让鲁智深、欧鹏引重兵入谷,自己仅带着五千兵前行。
由于他的视野压制,将途中的斥候尽数消灭,导致突合速来不及准备。
次日中午,援兵临辽山,并无金军攻城。
杨长看后嘴角上扬,他提前卸了身上金甲,乔装改扮藏在队伍中,并让生面孔马麟叫门,心说看你们怎么编。
马麟手拿双刀至城下,望着城楼厉声大喝:“威胜援军已至,还不打开城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