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章百拾一 宁练内功不修道
南奕回到诚友书店,却见宋忠正在店外等他。
见宋忠神色沉凝,南奕好奇问道:“宋兄,可是有事寻我?”
宋忠点头,却是带着南奕到了一偏僻处,说起书院之事。
在十四号晚上,武安监监主施展「水月洗心」与「水月迷心」,清洗修改全城百姓记忆。
但这种手段,因是借郡守法印强行施展,引导效力就比较微弱。
不仅个别意志坚韧的武夫,能不被影响,便是与修士关系密切的凡人,都有可能在气息干扰下,挣脱术法。
比如宋忠,就没有被洗掉魔修袭扰的记忆。
如果是普通凡人,郡府发现后,会另行封口。但宋忠这等书院学子,就有可能提前被书院先生问询,是否愿意入道修行。
宋忠拜入造化书院,便在近几日收到了问询。
他在考虑是否要入道修行。
对于觉醒天赋神通者,藏精期修行大可直接跳过。
但对于普通人,藏精修行,却非是儿戏。
不仅在于需要每日观想,调整引导自身体质,使自身体质尽可能地契合特定源炁;更在于,即便是藏精圆满后接引源炁,都有近半可能会在初次接引源炁时暴毙。
书院学子,有机会入道修行。
但并非所有书院学子,都会选择入道。
比如南山知县毕胜克,当年就是犹豫许久后,放弃了入道修行。
老老实实做个小官,日子也能活得潇洒。
可入道修行,光是接引源炁这一关,近半可能暴毙,都称得上是在舍命一搏。
宋忠陷入迟疑。
然而就在此时,宋忠却看到了南奕新近发表的《志士仁人》。
作为小官吏之子,宋忠不能算是平民,却也称不上世家,只是家境尚算富裕的程度。
南奕《志士仁人》上的发言,几乎说进了宋忠心坎。
阅完《志士仁人》,宋忠心中升起一股豪气,登时不再纠结是否拜入造化仙门。
他等到午间课毕,立即直奔诚友书店,等候南奕,询问自个能否学习内功。
南奕微讶,不急着回复此问,而是道:“宋兄可是为接引源炁之凶险感到迟疑?不瞒宋兄,我之天赋名为「全愈」,可以为人疗伤续命。若是宋兄愿意入道,接引源炁之时,我可为你护法,保你性命无忧。”
宋忠却是摇头:“之前两日,确实有些迟疑,在想舍命入道,是否值得。但在看了南兄所作文章后,宋某却是觉得,入道与否无甚区别。”
南奕笑曰:“怎会无区别,入道修行,只要不死,就能有望长生。”
“然而,也就只是长生了。”宋忠沉声,“长生路上,多宋某一人不多,少宋某一人,亦是不少。”
南奕闭口不言,静静听宋忠继续往下说。
“既然书院即仙门,那么,满朝文武高官,大抵也都是修士才对。可是,他们作为修士,于国何异?于国何益?”
“抛去技术进步带来的发展,当今世道,与万千年以前,究竟有何变化?”
“带着此问回顾史书,宋某发觉,离朝近万年,于民众生计并无多大改变。而历代高官,也谈不上建树。”
“我不知修士当官,是为了修行还是为了图啥。可宋某看得出来,历代高官重臣,究竟是修士还是凡人,基本无甚区别。”
“于大离,于百姓,评价历代官员,皆是「无作为」三字。”
“若他们都是凡人也就罢了,泯然众人,不足为奇。可他们,却都是修士。求索长生之修士,窃据朝堂之高位,却了无建树。”
“修士高官,换了一代又一代。百姓,却似在网中,数千年如一日,未曾有变。”
“为官者,造福于民,为民请命。这些话,历代离皇是说了又说。可翻完史书,却只见:百官造网算千秋,百姓织衣传三代。”
“南兄,你文中所言之腐朽,指的可是此等局面?”
宋忠定定看着南奕。
南奕默然。
他在《志士仁人》中,并未深入展开“何为腐朽之顽疾”,只是提了一嘴,用以论述大仁大义。
当一个文明,社会形态数千上万年都未曾有过大的变化时,只能说明,文明上层在有意识地维系当前局面。
大离王朝,皇室与九部相互制衡、相互博弈,靠着内部竞争,勉强保持着活力。再加上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百姓日子,看起来过得也还行。
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皇室也好,九部也罢,作为十大仙门之外门,在不同时期,或许有着输赢强弱之分。
可有一点,却是亘古未变。
即底层民众,永远在底层。
底层民众,唯有侥幸入道修行,才能从此改命,突破阶级,不再做草芥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