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确实不必为修为精进快于常人而感到不安。但是,修行易,修心却难。我辈修士,须讲究戒骄戒躁。可是,当你以为自己有着自知之明时,或许双眼早已被恶念魔障蒙蔽,却犹不自知。”
陶知命悠悠一叹:“所以,修行路上,每一步,你都要三省己身,务必不要走错。”
南奕恭谨应是。
他知道,这是陶知命的肺腑之言。
作为跌境修士,陶知命很可能就是路走错了,才不得不留在城中故意跌境,重走蜕凡路,求一个二次蜕凡、二次筑基。
而说回蜕凡筑基事宜,有了陶知命讲解,南奕也终于不再懵懂。
在蜕凡期,修行关键,就在于找准自身之道。唯有找准自身之道,有了明确的自我定位,才能在炼化源炁、转化法力的过程中,让自身法力,能体现出更多的个人特色。
简单来说,蜕凡修行,就是不断调整自身法力性质,让体内法力,从某一源炁转化而来的法力,变为某一修士的专属法力。
而所谓的蜕凡真身,则是最适宜自身法力性质的道身显现。
至于具体是怎样的法力性质,有着怎样的蜕凡真身,不仅取决于术法神通,也受个人主观意愿跟自身道理影响,不一而足,因人而异。
再说回《志士仁人》。
之所以陶知命突然对南奕说起蜕凡关窍,则在于《志士仁人》中体现的武侠精神,已经可视作是南奕开辟的新道学说,足以感召他人。
可陶知命看得出来,南奕本人,并不是个杀身成仁的性子。
虽然,《志士仁人》,确是南奕真情实感之流露。南奕心中,也确实有着看不惯此世不少规矩与风气的情绪。
但南奕,也只是看不惯而已。
如果顺手为之便能行侠仗义,或者做些好事善事,南奕是愿意的。
但要南奕为了心中大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却是不大可能。
听陶知命指出关键症结,南奕心中凛然。
陶知命看得很准。
南奕确实不是杀身成仁的性子。
用前世的话来说,南奕清楚知道,自己或许是侠,但最多也就是个键盘侠而已。
作为穿越者,某种意义上,前世考入编制却查出身怀癌症的南奕,已经是阅尽繁华、看淡冷暖。
不敢说心性修持业已圆满无暇,但基本上,此世凡间种种,不论美色还是虚名,都很难再令南奕动心。
即便当真要说南奕是货真价实的天生道子,或许也不是不行。
可此世修行,讲究知行合一。
唯有真正找准自身之道,定下道途,凝练道基,才能在筑基之后,不会后悔,不入歧途。
而《志士仁人》中的武侠精神,南奕说得固然好,可就他本人而言,却难免说得有些假大空。
<div class="contentadv"> 毕竟,他只是一个键盘侠,并不能真正践行武侠精神。
当然,这并不影响南奕发表《志士仁人》,开辟武侠学说,宣扬武侠精神。
自身道理究竟是何,从来都取决于本人内心,而非对外发表的文章。
陶知命主要是提醒南奕,要认清自己本心,不要当真把《志士仁人》之武侠精神,当作了自己心声。
对于《志士仁人》武侠精神所聚拢的被感召者散逸灵性,在吸收之时,南奕届时须作出相应取舍,不能全盘应下。
这有点类似于信仰神道中信仰有毒之说法。
虽说聚拢的是散逸灵性,不是信仰之力,不需要满足信徒愿望。
但这种散逸灵性,之所以能被聚拢,源于被感召者,对武侠精神的认同。
著作并发表《志士仁人》的南奕,可以吸取这部分灵性。
但他只能吸取自己能践行的部分,却不能全数吸取。否则,道途将生隐患。
不过,这种关键诀窍,其实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南奕若是散修,未得陶知命指点,贸然发表《志士仁人》,肯定会全数吸取《志士仁人》聚拢之灵性。
但只要知道了关键妙要,南奕也就再无后顾之忧。
他直接加急刊印,于二十号刊载的《明报》上,发表《志士仁人》。
而等《志士仁人》一出,南天城文坛,终于震动。
…………
自二月十五号起,楚狂生便一直在暗中发力,为内功及《明报》造势。
但这种造势,影响的只是底层民众。
世家文坛,知道郡守是在炒作舆论忽悠百姓,只做冷眼旁观状,不以为意。
在《志士仁人》发表前,主要是江湖武夫,以及虽未入书院,却也在学舍读了几年书的平民书生,被郡守勾动心神。
在民间脑补记忆中,魔教妖人,个个武功高强,之所以能在郡城中搞出大破坏,就是因为这些魔教妖人,看了《明报》上的小说,学会了内功,武功大进。
武安卒虽然也会武功武技,却架不住内功内力之神异,这才没能及时制止住魔教妖人。
然后,虽然郡府对外宣告了魔教全称为永恒明火教,但全称太长,百姓们下意识地将此魔教,称为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