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章廿三 明报脉络前后承

来到北河居,南奕一边问着,一边扫了眼店里布局。

放着《明报》的书架,从店外街道上,挪至书店门口,仍旧可以取过以后直接在柜台结账。

“南郎来啦,岁考发挥可有把握?”见南奕来了,谢北河连忙自柜台里起身走出,“《明报》销量颇为喜人。首批千份,当日便售尽了;第二批,到现在也差不多卖出去了七七八八。”

不考虑印模的情况下,批量印刷一千份报纸,成本就在十铜元。算上印模成本三十铜元,谢北河之前投的四十元刊印费,刚好够建模印上一千份报纸。

首日特价一文,回笼的一千文,也就是十元,拿来印第二批的一千份。

从第二批开始,哪怕只是定价十文,每份报纸都能盈利九文。而现在已经卖出去了七百多份,意味着不仅《明报》第一期的印模成本已经追回,连第二期的刊印成本,也差不多有了。

再往后卖,就是纯利润了。

虽然单期报纸在南山县内的市场余量,已经不大。但在其他县城,还有着非常广大的市场。

即便其他县城不像南山县,没法由北河居直销,须得折价批发给其他县城的书商,其盈利依然十分可观。

如此暴利,南奕只是稍一心算,便觉惊人。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得是建立在报纸有人愿意买的基础上。如果无人问津,只怕是连印模成本都赚不回来。

<div class="contentadv"> 这也难怪谢北河,在估量出《大离双龙传》的惊人潜力后,毅然决定自起炉灶,创办《明报》。

“南郎,可要再支些稿费给你?”

其实《明报》暂时还未真正开始盈利,只是刚填上了前两期报刊的印模成本。但只要金额不太离谱,谢北河并不介意提前预支稿费给南奕。

“不用了,等年后我去郡城之时,再来分账也不迟。”南奕摇头。他之前在宋府得了一银元,眼下暂时不缺钱用。

“那好吧。”谢北河倒也不强求,转而又道,“不过南郎,伱回老家之前,可得先再给点后续文稿才行。”

“知道,我今天过来,主要也是与谢叔你商量下《明报》后续。”

谢北河神情一肃,与南奕低声商讨起来。

《明报》眼下,已然是在南山县站稳了脚跟,除去按期刊印后续内容外,剩下的无非就是往外拓展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