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8章 忽闻边事已堪惊(五)

隆庆中兴 休息的云 3258 字 12小时前

对于朱载坖的想法,马森肯定是支持的,户部作为司掌国计的部门,但是却长期无法掌握大明的全部财政收入,这确实是个问题,朱载坖决心以此次九边的空饷为由,统一大明的财政,让户部真正履行作为计部,司掌国用的职能,同时理清九边的粮饷供应,将权责落实到人。

不过对于九边本色过少的问题,朱载坖除了改革盐政,增加开中之外,还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

而高拱则建议清理军屯,在陕西三边和辽东等处恢复军屯,用以供应边镇的士卒,大明在开国初年确实实施过军屯,效果不错,但是现在各处的军屯早就废弛了,军官们往往占种膏腴,私役军士,虚报子粒,同时之前大明和蒙古的紧张关系也严重破坏了军屯。

之前俺答屡屡入侵,朝廷为了抵御蒙古人的南下,增强边境防御力量,不得不抽调大量屯军乃至余丁充实一线,这样其原来制定的四六、三七、二八的屯守之制便无法实行,造成屯田缺乏劳力,大量的军屯土地抛荒,而且陕西三边的土地本就贫瘠,产出甚少,稍微好一些的土地,都被各级军官们所瓜分了。

大明和蒙古频繁的冲突和战争使九边地区缺乏和平环境,根本无法从事正常的耕作, 春不及种,秋不能收,边外之田大量抛荒,这又造成无田可屯的局面。无人无田,屯政兴举自然无从谈起。

马森等人认为,现在是大明和蒙古难得的和平时期,要抓紧时间整理军屯,如果边镇能够产出一些粮食,那么可以极大减轻朝廷转运本色的压力。

朱载坖随即想到玉米如今已经在北方推广种植了,陕西三边和山西也应该大规模推广种植,玉米确实是个好东西,玉米虽然是杂粮,但是毕竟能够管饱,也可以作为战马的精料给战马食用,同时玉米的秸秆粉碎之后添加豆粕也可以用于饲养战马。

要是日后玉米种植面积扩大了的话,还可以专门将玉米青贮,作为战马的饲料,但是军屯朱载坖认为实在是不太现实,不若大规模在陕西三边推广春玉米的种植,以减免赋税作为条件,由朝廷提供种子,就在陕西、甘肃、宁夏、山西还有辽东等处推广种植。

用于增加本地的粮食产量,当然军屯也不能放弃,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也要恢复部分军屯,提高军储。

而九边本色的主要来源就是两个,开中和民运,开中只能暂且放在一边,民运是否能够有所增加,按照朝廷制度,北直隶、山西、山东、河南、陕西五省向九边输纳税粮,如山西输往大同、雁门、偏头、宣府、榆林等镇,陕西则供固 原、甘肃、延绥、宁夏诸镇。

但是现在民运粮的折色情况也很严重,从嘉靖起,照依旧例,夏税每石征银9钱,秋粮每石征银1两征收已经是常态了,而民运的折色就导致九边的军储更加匮乏。

所以无论是朱载坖还是朝廷的重臣们都认为要恢复民运本色,来提高军储。

但是李春芳、葛守礼对于恢复民运本色持怀疑态度,原因很简单,民运有两个特点,一是民户所提供的米麦等军饷物资是其当年赋税的一部分;二是民户还得自己负责将物资运送到边仓。也就是说,对于百姓来说,缴纳民运本色,不仅仅是朝廷的田赋,更是一种沉重的徭役。

对于百姓来说,本色粮并不是要命的问题,真正使得百姓痛苦的事,运输本色这个极为沉重的徭役。九边十三镇全都地处险峻边远, 道路崎岖,民运粮大多靠陆路挽运,并且百姓的交通工具稀少,仅靠纳粮民户自身及其有限的畜力,使得粮料运输难上加难,其征缴难度不亚于江浙地区的白粮。

而且长途运输的耗费是极高的,普通百姓根本无法承担这样的损耗的,民运粮要亲自运送到指定边仓,还要面对各级官吏的欺压,极易使得百姓破产,甚至激起民变的。

对于李春芳等阁臣来说,稳定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为了增加军储,激起民变,并非是一件好事。

李春芳的看法朱载坖也是认同的,让百姓千里迢迢去运输粮饷,在朱载坖看来是朝廷在推卸责任,朝廷本来就有义务去保障九边官军的衣食,百姓当然应该缴纳赋税,但是绝对没有道理跑到千里之外的边仓去缴纳赋税的道理。

说白了,就是朝廷将繁重的粮草运输负担转嫁到了北方五省百姓身上,这是绝对不行的。

李春芳对朱载坖说道:“陛下,臣以为应当如漕粮一样,加征行粮,由民运变为官运或者商运。”

朱载坖当然知道官运是什么,就是和漕运一样,由朝廷组织运输军粮,但是北方是陆路运输,和漕运不同,损耗将会极大,这点遭到了高拱和杨博的反对。

高拱认为,官运不如商运,官运的话,到时候还是会变成地方州县的摊派,最终这个负担还是落在了百姓的头上。以大明官员的尿性,这种事情是绝对有可能发生的。

所以高拱认为,官运不如商运。那问题就是朝廷拿什么支付运输的费用?

高拱认为还是要用盐引,由朝廷招募商贾,帮助朝廷运送粮秣,以一省为单位,粮秣运输到朝廷指定的仓库,就可以获取盐引,其实就是变相的开中了。

但是要想开中,还是要回到老问题上,必须要整顿盐政,使得开中的边商有利可图,能够及时支盐,那么商人自然是愿意帮助官府运送粮秣,否则的话就会和现在一样,边商困顿,开中不行。

这事朱载坖现在也拿不定主意,盐政的干系实在是太大了,朱载坖现在都没有想好怎么处理此事。这些事情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朱载坖令诸位臣子们先去想办法,随后就将庞尚鹏之前的奏疏取出来,看了之后朱载坖对冯保说道:“给李阁老说一声,召庞尚鹏赴京师,朕要召见他。”

对于朱载坖的想法,马森肯定是支持的,户部作为司掌国计的部门,但是却长期无法掌握大明的全部财政收入,这确实是个问题,朱载坖决心以此次九边的空饷为由,统一大明的财政,让户部真正履行作为计部,司掌国用的职能,同时理清九边的粮饷供应,将权责落实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