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仔细端详着自己这个小老乡,欧阳德于二十一岁从学王阳明于赣州,时已中举,阳明呼之“小秀才”,欧阳德欣欣恭命,终生服膺并宣讲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同时亦有自己的阐发,并且能够将之发扬。欧阳德 不仅以个人学习之成果,帮助指正聂豹等同门的思想偏差,还接过阳明与外部非议王学者的论辩之棒,为王学正名,同时借助为官之便,在最高学府南京国子监任职之时,讲学南雍,扩大了王学的影响力。
欧阳德抓着严嵩的手说道:“介溪公,下官还有一事相求。”
严嵩赶紧说道:“崇一你说。”
欧阳德说道:“介溪公,下官别无所憾,惟家师阳明公幼子仲时,屡遭不幸,还望介溪公垂怜!”
严嵩知道欧阳德所求何事,王守仁的幼子王正亿,生于嘉靖五年,王守仁于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庾县青龙港舟中,王正亿年少失怙,全靠欧阳德这个徒弟抚养照顾,为此欧阳德甚至放弃在京师做官的机会,要求调到南京,好就近照顾王正亿。
王正亿在守仁去世后生 活情况不佳,遭遇多种问题,欧阳德也为之牵挂不已。嘉靖十一年(1532年),欧阳德在赴任南京国子监司业之前,便赴余姚探访王正亿之情况,得知其正身处险境,遂召集当地王门弟子商议营救之策,后里应外合成功救出正亿,并致书同门黄绾告知正亿之近况,请黄绾做好接应之准备,妥善安置,更加周全慎重地管理家中人员之出入,毋使正亿沾染恶习。
欧阳德还亲自致书王学门人,商讨如何保护王正亿:正亿弟远来,谅自有处分。既在彼中,更须周慎,无使女医之徒得以出入,无使游侦因而有所媒孽。此是第一义。 诸仆久无纪纲,须时借威重,根究警察,庶几不至日后不可收拾耳。王明谷须留在彼中,即以此事托之。俟洛村至,更代乃善。余来者能悉
可以说,王正亿是在欧阳德的庇护之下才能无忧无虑的成长起来。欧阳德心中最放心不下的也就是他了。眼下他唯一未竟之业就是王守仁的新建伯爵位了,王守仁因军功被封为新建伯。王守仁逝世后,爵位被剥夺。王正亿无法承袭新建伯的爵位,这是欧阳德心中最放心不下的事情。
本来正德十六年,因为王守仁讨平宁王朱宸濠之乱,封王守仁新建伯,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兼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岁支禄米一千石,给三代诰券,子孙世袭。
但是等到武宗驾崩,杨廷和却推翻了武宗的诏命,杨廷和重新录功: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世袭,岁禄一千石。然不予铁券,岁禄亦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