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光武帝刘秀在洛水边表示:“建立大事者,不应计较小怨。朱鲔若愿降,官职可保,何必加以诛杀呢?这河水就在这里,我发誓绝不食言。”
刘秀的兄长刘縯之死当年的朱鲔有深度参与,朱鲔还曾劝说刘玄不要让刘秀担任大司马,双方可谓大敌。
尽管朱鲔和刘秀私下里是宿敌,但在攻打洛阳未果的情况下,刘秀选择派遣朱鲔的前部下岑彭前去劝降,并承诺绝不因旧怨而加害于朱鲔,还以洛水为誓言。
最终结果也是刘秀信守承诺,他不仅任命朱鲔为平狄将军,还封他为扶沟侯。
这件事两百年来一直传为美谈,已经成为普世价值观。
在众人看来,司马懿此番举动实在是非常的有诚意,他几乎将自己整个司马家族以及曹魏政权的政治声誉全都押注在了上面。
要知道,此时的汉人仍然秉持着自西周时期传承下来的契约精神与贵族风范。
在世人普遍的道德观念里,如果连关乎山河社稷的誓言都无法令人信服,那么世间还能有什么东西值得信赖呢?
毫无疑问,这种认知已然成为当下华夏地区人们所共同遵循的一种政治共识。
当司马懿拿出如此神圣且厚重的誓言之后,大家不再疑惑司马懿的决心,对司马懿所给予的这些利益让步都表示相信与接受。
然后他们纷纷表示,要立刻召集家中青壮,披上甲胄拿着锐利的兵器在王师前面开路。
相对应地,既然想要获取这般巨额的利益回报,那就必然需要承担起与之匹配的责任和义务。
目前来说,大家所需要做的事情也很明显,便是协助朝廷抵御前来进犯的汉军。
像司马懿这类身处魏军高层的人物,对于敌我双方的力量悬殊自是心知肚明。
据他所知,汉军此次很有可能出动了大约十万左右的兵力,且综合精锐程度必然是要比魏军高上一个等级的。
然而,那些地方上的地主豪强可就没有司马懿这般精确可靠的情报来源了。
虽然他们同样知晓汉军已经大兵压境,但正所谓无知者无畏,这些人丝毫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实力与汉军相比简直如同以卵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