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百姓的思路,管理军队的方法,远超任何人。”
“我以前,跟其他士族一样,仇恨宦官,仇恨外戚, 一直觉得是这帮人阻碍了大汉 的发展。”
“但自从你说过,大汉需要外戚跟宦官,需要有人去制衡士族,我就一直在想这件 事情。”
“自从灵帝死后,事实证明,你说的是对的。”
“外戚,宦官先后被剿灭,我以为大汉会就此中兴,但其结果呢?”
“董卓入洛阳,各个士族,可谓是丑态毕露。”
“哪里还有人真正在乎大汉的生死,哪里有人关心百姓的死活?”
“所谓的关东士族,又是一群什么人?”
“站在高处,站在远处,我才看的更清楚。”
“我才知道,你的明哲保身,你的思路是多么正确。”
“大汉已经完了,没人救得了。”
“时代要发展,要进步,就要改朝换代。”
“论天下诸侯,有谁比你更加合适?”
“所以,我荀文若,愿意助你,愿意帮你,让你登顶。”
“因为只有你,才能让天下百姓过的更好。”
荀彧一番话,憋了很长时间,此次也是真情吐露,把所有话, 一股脑都说了出来。
李然听了荀或这话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本以为荀彧是个迂腐,不知变通之人,没想到思想还挺能跟得上。
历史上,曹操到底为何跟荀彧决裂?
其实,是荀彧的问题,还是曹操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是荀或提出来的。
但其实,压根就不是。
是毛珍提出拉起的,奉天子以令不臣。
是奉,而不是挟。
一字只差,但却差别甚大。
而且这也是曹操跟麾下重臣都所同意的。
最终,是曹操背叛了自己的誓言,而不是荀彧。
而李然,从最初就游离在朝廷之外。
他跟曹操走的路子,完全不同,不需要任何天子名义。
再加上早早就把荀彧从洛阳捞了出来。
给荀或若有若无的灌输了一些其他的思想,这才是荀或思想转变的重要原因。
李然跟荀彧深谈至深夜,两天敞开心扉,聊了很多。
两人商量下,荀或还是暂时留在晋阳,稳定并州局势。
高顺毕竟是武将,让他去治理百姓,他干不了。
等到跟其他势力开战,或者其他机会,再调走荀彧。
从晋阳离开的时候,李然心满意足。
跟荀或敞开心扉聊聊,就是他此次最重要的目的。
他不希望自己麾下重要的几人跟他不是一条心。
现在,战线统一,所以人都拧在一起,无需什么忌惮,无需什么猜忌,才是李然最 希望,最渴望的事情。
离开晋阳之后,李然来到中都县。
拜访一下自己的老丈人,甄逸。
自从甄家从冀州搬迁至中都县后,李然跟甄逸就没再见过面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