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西门概览

看似两个帮上下游合作,应该有紧密关系,可沈绫罗告诉金乐,这两个帮派水火不容,鱼帮的人上岸,水帮就打,水帮的人又不敢下水。传说很早以前,水帮和鱼帮都是靠着这条河讨生活,鱼帮打鱼为生,水帮则主要经营运输业务,但双方的业务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鱼帮也贩鱼,也帮人送货,水帮也会打鱼。

后来爆发了血腥的冲突,两大帮派杀红了眼,最后水帮败退上岸,丢失了所有的水面生计。可他们在岸上重新打出了一片天,反过来迫使鱼帮不敢上岸。造成了如今这种水帮不下水,鱼帮不上岸的规矩。

鱼帮的人生在水上,死在水上,一辈子都不会上岸。水帮的人则不下水,而且还影响了岸上其他人,都觉得鱼帮的人不干净,他们上岸会带来厄运。所以如今反倒是鱼帮的人比较弱势。

鱼帮连自己的鱼都不能自由买卖,必须经由水帮的人接手,他们的送货业务,也是岸上的水帮帮他们联络,代理。以前在水上打赢了的鱼帮,反倒成了给水帮打工的下游。

“所以说,西门所有人都是被水帮的人管理的?”

金乐一边吃着烤鸭,一边打听着情况。

“嗯。差不多都是,水帮的人不住街上,他们住在街后的窝棚。”

那片绵延无际的窝棚,金乐来的时候就见过了。

水帮的人不住街上,大概就跟马家帮或者刘家窝棚的情况相似,他们在窝棚区修建着类似地主大院的据点。住在窝棚区,但不一定就住在窝棚里。

“可惜了这么好的交通条件。”

银光城周边,西门的区位应该是最好的,上游有银光城最重要的矿产地点铁山城,下游通过这条河流通南门镇、东门镇,可以说西门具有天然的大宗商品集散优势。可这里却没发展起来,反倒是南门和东门相对较好。

金乐现在不自觉就会想到产业模式之类的宏观情况。

“可不是吗,他们就知道打打打,诊所里经常接到被打坏的病人,很多都是些孩子。”

沈绫罗说着一脸怨气。

金乐不由奇怪:“水帮不是一家独大吗,怎么还会打来打去?”

“他们自己打自己啊。里面都是老大,互相抢地盘,抢人头,打的可狠了。”

“你好好跟我说说。”

沈绫罗爱跟金乐说话,滔滔不绝讲述着所有她知道的情况。

一顿饭就是金乐吃,她说。

西门镇是一个帮会统治的地区,有规矩,但不多。帮规可以有效管理几十人,几百人,甚至几千人,但当这里拥有上百万人的时候,帮规就过于粗糙了。这里需要的基于严格法理逻辑的各种制度设计,而不是基于底层义气建立起来的帮规和江湖道义。

对比之下,金乐又不得不感慨,他太爷爷在南门镇修建街区,死前还留下了百人团这样的机构继续维持,充满巧合,充满幸运。

西门镇上也不是没出现过想要改变现状的豪杰,曾经有一个商人出身的水帮成员,靠着聪明才智和财力,爬上了高位。想要整修西门镇,结果是一群来自街区的下层帮会成员,趁势发动了反叛,推翻了商人帮主的统治。并且定下了规矩,街上的商人以后不能加入水帮。

在这种地方,受过教育或者头脑比较聪明的人,往往就是这群商人子弟。当这些人被排挤到权力之外后,水帮就只能一直掌握在窝棚出身好勇斗狠的一群人手里。也许没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中,也会冒出极个别只靠着天赋能力,天生拥有领袖气质的天才,比如成吉思汗这样的人物,但这样的概率实在太低太低,需要足够多的试错,足够多的博弈和碰撞之后,才有可能出现。

假以时日,水帮中或许会出现一个豪杰,一个强人,站出来建立一套更加强力的秩序,能不能维持住且不说,这个人什么时候出现,至少现在还看不到希望。因为水帮内部的情况非常复杂,他们的帮主始终都不是实权人物,一般都是有辈分,有威望的长者。真正的实权始终都在年轻人手里,中间骨干是一群堂主,他们普遍不超过三十岁,也很难活过三十岁。

这些堂将整条街乃至窝棚区切割分裂成十几个大大小小的自治领地,每一个堂主,在他的地盘上就是一个小国王。各堂为了争地盘,经常动刀子,所谓的帮主裁定,除非做出有利于强者的决定,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当两个堂口势均力敌的时候,往往只能靠拳头来决定正义。最后的结果,有时候是两败俱伤,双双被更强者压迫。

于是十几个堂口你方唱罢我登场,今年你强大,明年我辉煌,始终形不成一个核心。

帮会内部都出于高烈度的竞争状态,街面上的秩序自然不可能太好,只能说维持着一种最低程度的安全罢了。这里的商户,甚至都不习惯囤积超过三天的原料,怎么可能进行大规模的大宗商品贸易,今天存货,明天就可能被抢了,这种生意做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