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章 范蠡之谋,文种七策

寒窑仙赋 一道启玄 2421 字 8个月前

伍子胥知道吴国将亡,于是将儿子和家人托付给齐国的鲍氏,可是伍子胥不知道的是,伯嚭又乘机在吴王面前说伍子胥的坏话道:“伍子胥强硬凶暴,缺少恩德,猜忌狠毒,他的怨恨恐怕会酿成大祸害呢。伍子胥专擅执拗,强行劝谏,败坏毁谤大王的霸业,且我派人暗中察看他,他出使齐国将儿子和家人托付给齐国的鲍氏。请大王早日除去子胥,以防不测!”

其实伍子胥的托子于齐臣鲍牧,只是为了想保全子嗣,并没有任何通敌图谋。

但伯嚭的此次进谗,妙在事出有因又似查有“实据”,夫差自然难以辨明其中曲直。

当即勃然大怒,派使臣赐伍子胥“属镂剑”以自刎。

伍子胥刚刚回自己的门第大院之中就接到赐剑自刎之令,悲愤地告诉门下舍人:“我死以后,请将我的眼睛悬挂在都城东门,我要亲眼看到越国的侵入、吴国的灭亡……”

于是自刭而死。吴王夫差听说子胥的遗言,大发雷霆,就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鸱夷”形马皮囊中,投入姑苏东南江中,后来吴国人怜悯子胥,替他在江边设立祠堂,命名为胥山。

也又一个说法由于伍子胥尸沉于钱塘江之事比屈原投江为早,有些文献则认为,天朝端午节的习俗与伍子胥有关,而非屈原,如划龙舟与食粽子。

一位苦苦撑持吴国社稷的栋梁之臣,就这样被真正“通敌”的伯嚭惨害而死。

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后.....

当晚吴王宫中就传来郑旦因为嫉妒西施怀孕推倒西施,西施失去了孩子,夫差大怒处死郑旦。

在伍子胥死后的第五年,吴王发兵在邗筑城,并开凿河道,使长江、淮水连结起来,辟出一条通向齐鲁的水道,准备与中原之国会盟。

在伍子胥死后的第六年夏,吴与晋争作霸主,晋由于国内内乱未止,不敢与吴力争,吴夺得霸主地位,开始整理兵马。

在伍子胥死后的第八年秋,吴国国力强大,在伯嚭的花言巧语下开始准备会盟,企图拥有当年齐恒公姜小白的霸主地位。

伍子胥死后第九年春,夫差在伯嚭的建议下调集了全国精英前往会盟之地,刚刚被夫差享受身体的西施,立刻起身写信告诉范蠡,黄池之会,吴军精锐全出,留有老弱留守,范蠡立马告诉勾践见机不可失,于是勾践乃率大军袭击吴国。

勾践亲自督阵,范蠡、泄庸两翼呼啸而至,势如风雨。

此时吴王夫差正在黄池与诸侯争论,连日不休,忽然有使者来报:“越兵入吴,杀安国君,焚姑苏台,吴军危急。”

夫差大惊,伯嚭拔剑,砍杀使者,夫差惊问为何,伯嚭强作镇定,答道:“不知虚实,留下使者泄漏风声,于争霸不便。”

夫差心惊胆战,记挂都城,却又不敢泄漏半丝惧色。

等会盟结束,夫差立即班师回国相救。

途中告急报告不断,吴军将士记念家人安危,心胆俱碎,加上远行疲惫,全无斗志,与越军交战,一触即溃。

伯嚭强忍恐慌,硬着头皮来到越王军前求和,礼数全同以前越王臣服之时。

勾践见当时还未到完全灭掉吴国的时机,又考虑到吴国业已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便许成和议。

范蠡立刻反对道:“大王隐忍二十年,为什么就要功成时又要放弃呢?”

战败的吴王夫差自叹:“孤老矣,不能事君王。吾悔不用伍子胥联齐灭越之言,自令陷此。”于是自刎而死。临死之际,还令手下将其双眼用三寸帛遮住说:“我无面目以见伍子胥也!”

吴国为越国所灭,越王勾践迫使夫差自杀后,进入姑苏城,上据吴王旧宫,百官称贺,伯嚭也在朝列中,自以为以前曾于勾践有周全照顾之功,因此面有得色,向勾践拜贺。

勾践却下令诛杀伯嚭,罪名是“不忠于其君,而外受重赂,与己比周也!”

吴国被消灭的主要功臣还是西施,她被自己爱的男人送给夫差,本身就是可悲的,但是她还是用全力去迷惑吴王夫差,长期送情报,在吴国全国精英出征,让诸国承认吴国的霸主地位的时候,西施直接报信,勾践才有灭吴的机会,吴亡于西施一点没有错,她成就了勾践。

勾践乘势北进,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成为霸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