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至暗之后有光明

星历一万年 万年之后 1584 字 8个月前

推济回到地外实验室这边之后也没有忘了把他们这边的最新结果给晁江那边更新一下,就是这一点点的信息,可算是解决了他们这边的大问题了。

在推济他们消失的这快一个月的时间里,晁江他们这边的这个临时实验室经历着从组建以来的最黑暗时刻,研究完全没有了方向,不知道在干什么,也不知道下一步要干什么。

唯一还有一些积极的就是陈彪了,或者说唯一还能感觉到这个研究没有停下的就是陈彪了。这也不是因为他觉得这个研究有方向,而是觉得这么好的东西注定不会就这么放在这里,反正这些箱子都已经拉了过来,在这里还占地方,倒不如把他们都组装起来。

然后陈彪就一个人带着他们实验室的几个人在这里慢慢的组装着这个结构,本来他是不会的,之前的组装工作也是晁江一个人在指挥,可是晁江最近又像是丢了魂一样,整天看着那些数据发呆,时不时的还要比划和计算一通,没有人看得懂她在算什么。看着这些他也是找到了她,经过晁江那简单而又快速的交接,他也算是正式将这个工作接了过来,只是,很慢。

慢到等推济他们回来的时候,整体还有一条腿的部位还是空的,要知道,推济他们过去的时候那时候已经完成了一条半手臂了,这么长的时间里面,他们完成的工作和晁江不到5天完成的也差不多。

柯嫒自然是没有精力在这边停留了,生产部的事情只允许她有一点点零星的时间关注这边,现在这边最后的一点关注点也失去了,重要等级也就顺势往后降了一些,反正她好像已经好几天都没有时间来关注这边的情况了。

晁江看着推济给她发的这个新发现有特殊地位的结构,然后就在自己的理论模型中对照了起来,好在之前这些结构都是存在的,所以制作的时候她还真的没有考虑过这些结构的具体作用,自然也就不存在因为对方没用而没有计算的问题。这个时候有了推济的这一点点的提醒,她才对照着自己的理论模型开始推算这些结构在整个模型中发挥的作用。

为了更加方便的研究,她选择了和这个特殊的结构相关的一部分,然后单独开了一个文件建立了一个新的模型,然后开始了不同的信号模拟之路。她开始尝试用一个信号点去测试,在这个信号点的一个输出端输入了一个信号,然后他就发现在这个控制端的底部对应的形成了信号反馈,当她将同样的信号放到下一个输出端的时候却发现同一个控制端底部却形成了不同的反馈效果。依此类推,最终才算是确定了所有的从这里发出的信号其实都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就是以不同的输出端点就会产生不同的反馈效果。

确定了一个方向之后,她很快又找到了下一个规律,那么就是这些返回和信号的种类没有什么关系,不管是使用简单的能量激活,还是一些原始的手段激活,得到的反馈效果都是相同的。但是,不同大小的运用量却是可以产生不同大小的反馈量。经过她将近十天的计算和模拟,终于知道了当时自己为什么可以通过简单的机械控制方式就能控制那个右手模型,同时也算是知道了下一步的一个重要方向。

对于这几天里面发现的东西她还是很高兴的,只不过她现在掌握到的反馈线路和方式还是很少,要想得到系统的数据,她觉得如果按照她现在的这种计算方式来看的话,估计得干个几十年,于是她再次联系到了陈彪,让他帮忙申请超算。

陈彪本以为这个项目快要没有希望得时候,又得到了晁江得这个消息,还是有了一些希望,虽然他并不知道晁江现在还要算什么,但至少是有的算,那就说明她找到了一些方向,总之是好的。

有了希望总是好的,但是晁江却说自己不知道具体需要多久才能算完自己需要算得东西又让他本来燃起得一点点希望之火又熄灭了下去。毕竟是一个组的,他还是去找了奥德威。

面对这样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的计算请求,奥德威还是有些难办的,思前想后,他还是给晁江批了,只不过并不是整个超算的算力,而是超算的一半算力。这一次的审批并没有像上次那样还等了一天的时间,由于只是分了一半,对现在的这些排队的人影响并不算大,所以她很快就收到了超算中心办公室的通知,前后不过两个小时的样子。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次也就算是轻车熟路了,而且来之前,他还反复的核对过了自己要计算的那些数据,真的确保了每一次都不是无用的计算,所以计算的过程还算是顺利。

但是由于每一次的计算量又非常的庞大,所以往往是一个结构的数据放进去之后,她睡一觉之后发现还没有结束,再睡一觉还没有,有些甚至是睡个十几次,那个数据都还没有算出来。

来之前她就做好了这些准备,所以当超算那边不停的计算的时候她自己也没有闲着,她开始按照计算出来的这些数据合成动作,编写相应的程序然后再将这些程序加载在一个智能辅助系统之中,本来她在这个方面并不是很熟练,只能说是有一些基础,可是经过这些天的不断操作下来,她已经完全熟练的掌握了这项技能,操作也越发的熟练了。

当然也有遇到那种特别长的计算时间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往计算的时候她没有什么工作做,只能选择去研究数据模型的一些特殊的结构,比如上一次她就对“眼睛”的结构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不过兴趣归兴趣,实际上却没有搞出什么东西出来。而每一次的超长计算之后就意味着又会有很长的时间要不停的工作,后边的工作也开始不停的堆积,所以,这种比较闲的时候总共也就出现过两次。最终,当所有的数据都算完的时候他的编程工作也还堆着很大的一堆。

晁江在超算中心那边一待就是快要一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陈彪也是搞了一些东西出来。

陈彪当时就想着,这样的一个模型要是以后脱离了实验室,那一定是需要一个稳定的能源供给系统的,而且他要是真的搞出这样的一个东西出来,以后能用得到的地方也不会少。想到就搞,他的实验室也就久违的忙碌了起来。

相关的技术并不是没有只不过,他想要的东西要求有点高,所以看了一圈也没有可以直接拿过来用的,所以他还是自己把这个东西给扛了起来。

在正式的开始搞这个系统之前,他还抽了空用之前的那个右臂模型验证了一下钻能量是否能够在这种模型中运用,结果得到的实验结果让非常的满意,只不过,这样一来他也就顺势将钻能量的供能方式加入到了他新计划的这套供能系统,研发的难度又不止上升了一点点。

按照他的构想,整个供能系统至少要具备三种供能的方式:设备供能、物质供能、储备供能。

设备供能就是使用其他的设备或者说实验室这样的统一供能方式进行整个系统的能量供给,主要用于平时的实验或者说固定位置的运用;物质供能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了,那就是在设备中加入能量物质之后,采用能量分离机的方式对整个系统进行供能;储备供能就是采用一个庞大的储能系统,将能量提前储存起来以供使用。

按照他的构想三种供能方式需要集成到一起,相互之间还需要可以相互的转化。当然,如果只是简单的这样的一套集成系统并不是什么难事,最多就是资源整合的问题,但是陈彪却异想天开的要将普通能量和钻能量两种完全不同的能量集成到同一个系统之中,这才是这套系统的最大难点。好在他们的实验室发现只要是能够承载钻能量的设备和材料,对应的普通能量都没有什么问题,两者之间唯一不兼容的就是能量分离机了。

有了基本的体系和方向,后边的工作就要简单的多,为了这个系统,闫占璟也被陈彪叫过来搞了好多天,不过最终也算是有了一个不错的产品,那就是一款可以兼容钻物质和氢物质的两用能量分离机问世了。在其他地方都没有取得什么好的成果的时候,这个设备的问世还是给很多新的设备的设计提供了很多可能,比如新设计的那些探索飞船、武器供能系统就大量的采用了这种设计。

后来发动机研究处的那些人还对这种设备分离出的能量进行整合和运用,也算是大幅度的提升了能量分离机的效率,据说那边现在还在研究是不是可以将这种设备直接整合到能量发动机上,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发明了。